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股市维稳持续加码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2015年07月09日 10:25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随着A股市场的快速下跌,市场参与各方都积极行动起来。央行、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出手维稳;中央汇金承诺不减持所持股票,将继续买入操作;多家上市公司、券商表态要积极增持。多种举措齐发,旨在共同维护市场稳定。

  政策层面维稳

  多部门声援股市

  昨日股市开盘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证金公司将在继续维护蓝筹股稳定的同时,加大对中小市值股票的购买力度。同时,证金公司将为证券公司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随后,央行新闻发言人表态,会协助证金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并将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支持证金公司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股票市场存在恐慌情绪,非理性抛盘大量增加,导致股市出现流动性紧张的状况,央行和证监会的表态有助于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

  在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增持方面,国资委要求央企不得减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并支持央企增持股价偏离价值的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财政部支持国有金融企业在股价低于合理价值时予以增持;证监会允许近期减持过股票的产业资本通过证券公司定向资管等方式立即在二级市场增持本公司股票,近期股价连续十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超过30%的,董监高增持可不受窗口期限制,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达到或超过30%的,可以不等待12个月立即增持2%股份,同时禁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董监高在半年内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

  华泰联合证券并购部执行董事劳志明认为,支持产业资本和大股东增持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让产业资本抓住机会,等于给股东增持吃了定心丸,既在合理价位增持本公司股票,同时也避免公司股价出现非理性下跌。在遭遇非理性下跌的情况下,禁止减持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市场各方。据了解,已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拟于近日增持本公司股票。

  另外,保监会提高险资投资蓝筹股比例至10%,汇金也承诺不减持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并要求控股机构不减持所持有的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同时支持控股机构择机增持,并将继续买入操作。据了解,多部委齐齐发文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近年来尚属首次,显示了监管层对股市的呵护态度。

  多家券商、

  上市公司明确增持

  据统计,自6月15日以来,A股市场已有624家上市公司获控股股东或高管增持。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昨日晚间发布增持公告的翠微股份董秘姜荣生表示,当前增持是基于对公司价值的认同和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接下来,翠微集团还将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增持。

  中信证券分析师李祖苑认为,公司高管对自己公司的了解比普通投资者更准确、全面,高管增持自己公司的股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而增持行为也能够进一步激励上市公司提高经营业绩,这些都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从实际效果看,获高管增持的股票大多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

  与此同时,浙江18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联袂声明,承诺本人年内不减持本公司股票,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增持等措施,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此外,除先期发布联合公告的21家券商资金足额到账外,平安、大通、第一创业等多家证券公司也先后在官方网站发出响应协会倡议、稳定证券市场的相关公告。券商采取的措施包括暂停融券供给、调整融资融券账户保证金比例、延长两融业务追加担保物截止日期、办理两融合约展期、公司自营盘择机增持等。

  杠杆资金风险有所释放

  两融余额自6月18日触及2.27万亿元的峰值以来,已连续12个交易日自高位回落。截至7月7日,两市两融余额已回落至1.62万亿元,较6月18日的峰值减少6500亿元。尽管监管层此前发布的两融新政有所放宽,但市场的去杠杆行动仍在持续。

  有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分析称,经过多日急跌,杠杆资金风险已有一定程度的释放,未来市场信心有望逐步恢复。

  前期唱空A股的外资行昨日也突然转向,高盛中国策略分析师刘劲津称,A股还没到泡沫的程度,仍有增长空间,未来一年沪深300指数将反弹27%,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刺激经济增长。

  汇丰银行也在昨日将A股市场评级从减持上调至中性,将上证综指年底目标上调至4000点,沪深300年底目标上调至4200点。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