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派送“定心丸” 证金公司挑起平准基金大梁

2015年07月09日 10:3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孙璐璐

  昨日,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为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央行积极协助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并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支持证金公司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是自7月5日证监会表态央行将给予证金公司流动性支持以来,央行的再次承诺。业内专家表示,这是监管层目前释放的最有实质性的维稳股市信号,央行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证金公司流动性支持,充分发挥证金公司“准国家平准基金”的作用,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提振市场信心,给股民吃了颗定心丸。

  海通证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央行通过多种形式为股市注入流动性会抵挡住当前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风险,证金公司“准国家平准基金”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危机面前,决策层的态度必须坚决,上下齐心协力,调动各方力量稳定股市。

  “国家出台政策是为了确保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充足,解决股票市场的资金兑付问题,防止发生局部性、系统性风险。”李迅雷表示,这在国际惯例上有迹可循,与其他经济体处理资本市场下跌风险时的行动相一致。

  美国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让道琼斯指数跌幅超过22%,股灾发生时,美联储果断地干预市场,在第二天开市前发布了简短但掷地有声的申明,“为履行中央银行职能,联储宣布,已准备就绪为支撑经济和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商业银行为股票交易商继续发放贷款,尽一切可能给市场提供流动性,防止“资金失血”导致的非理性下跌。美联储流动性供给承诺,极大地提振了士气,各州主要商业银行马上宣布降低优惠利率,市场恐慌情绪得以缓解,股市次日起连续反弹,并且震荡上升,在2年后回到1987年的高点。香港市场的大幅波动也是在政府输入流动性后予以平复,1998年8月14日,恒生指数下挫至近5年的新低,香港政府决定干预股市及期指市场,动用了1180亿港元的外汇基金购买香港股票,炒家不断抛空股票,港府则全力接盘,经过14日的维稳,8月28日恒指以7829点收市,成交额达790亿港元,创出单日成交纪录的历史性新高。

  无独有偶,台湾当局也通过增加流动性来稳定股票市场。1990年的台湾股市,从12682.41点跌到2485点,不到8个月下跌万点,台湾当局成立了国家安全基金和银行护盘基金,吸收退抚基金、邮政储金、寿险资金和公营银行等,在股市大起大落时逆向操作以稳定市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此前证金公司受限于自身资本金约束,无法凭一己之力满足券商对融资资金的需求。因此,此时央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为证金公司提供流动性,就是间接保障券商扩大融资业务规模。

  “充足的流动性、继续支持证金公司维护股票市场稳定,这些关键表述表明了央行将为证金公司提供无限流动性支持,”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指出,这是为了维护股市稳定,防止风险从证券市场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其向市场传递的信号是,央行将为我国股市的稳定奠定坚实的“后勤”支持,这就好比央行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除了央行、证监会外,财政部、国资委、保监会等多部委也在昨日密集发声维稳股市。李康表示,当股市面临暴跌风险时,政府必须出手干预,所谓的唯市场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论调通常是在股市上涨时呼吁控制、甚至打压,但在股市下跌时却要求放任不管。

  李迅雷认为,央行为证金公司提供无限流动性支持,利好股市,对股市会起到稳定作用。但是市场可能会存在误读,以为央行注入流动性会拉高股市,其实不然。流动性的注入不一定会拉升股市,但可能会让股市稳定。

  “虽然近期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表态采取多种措施稳定股市,但仍缺乏更高层面统一的管理。”李康建议,应从更高层面整体部署维稳策略。信心比黄金重要,政府出台维稳措施要“快、准、狠”,态度要坚决,这样才会让市场树立坚定的信心。

  对于后市,董登新表示,证金公司在获得流动性后,会带动资金进入股市吸纳低价股票。经历了近期杠杆资金“挤泡沫”的阶段之后,市场存在巨大的反弹机会,从这个角度讲,“准国家平准基金”的设立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既利好投资者获取低价股票,也用真金白银稳定股市。

  董登新指出,经历了近三周的暴跌之后,目前多数个股跌幅高达60%,技术上存在大反弹的机会,与此同时,政府如此大的维稳股市力度也会带来反弹的需求。罕见的暴跌也酝酿着部分超跌股的投资机会,目前市场的恐慌情绪只是对超跌的过度反应,一旦情绪企稳后,市场行情将向好发展。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