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护盘已见成效 主力且战且退

2015年07月15日 10:1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昨天的A股市场,虽然仍有近900只非ST股涨停,但经过4天的涨停潮,反弹力度大大减弱,其中上证指数受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大盘权重股的拖累,收盘下跌45点,跌幅1.16%;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均冲高回落,收盘分别上涨1.6%和1.97%。

  反弹行情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对许多投资者来说, 虽然许多个股已连拉三四个涨停板,但与6月15日大盘下跌之前相比,不少个股仍下跌了四成以上,有的甚至还被腰斩。

  主力资金且战且退

  金融股昨拖累大盘

  昨天上证指数最高突破4000点大关,最低下跌了115点,跌破3900点,上下震幅达到4.53%,其中金融股成为拖累大盘的主要因素。券商股跌幅最猛,有21只跌幅超过5%;银行股仅两只上涨,保险股则全线下跌。

  东方财富网的数据显示,昨天券商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80.36亿,高居各板块之首;银行、保险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分别为31.64亿元和13.8亿元。另外,机械、工程建设、电力、房地产等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也均超过30亿元。这表明在护盘任务基本完成后,参与护盘的主力资金很可能在逐渐撤离。

  从上周四最低跌至3373点,到昨天最高4035点,四天时间大盘累计反弹了662点,涨幅近两成。个股表现更为凶猛,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有332只个股连拉4个涨停。

  不过,如果与6月15日之前5178点的最高点相比,昨天收盘后的上证指数仍下跌了1254点,跌幅24%;创业板指下跌了32%。由于许多个股还没有复牌,目前仍有474个股与6月15日前相比股价腰斩以上。哪怕是332只连拉4个涨停的个股,绝大部分股价仍比6月15日前跌四成以上,全信股份、康斯特、仟源医药、华贸物流、安纳达、盛洋科技、北部湾旅、桐君阁、汉王科技、青海春天、中国软件等35只个股股价仍被腰斩。

  相反,虽然昨天金融股全线下跌,盘中甚至出现大跌,但与这些被腰斩的个股相比,金融股的跌幅相对有限。如16只银行股中,从6月15日至昨天收盘,跌幅最大的平安银行也就跌了16%,跌幅超过一成的只有6只银行股,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反而上涨,工商银行基本上原地踏步。保险股中,跌幅最大的新华保险下跌了21%。券商股表现最差,但大部分跌幅也不到三成。

  齐跌齐涨局面告一段落

  四类个股可关注

  钱哥理财专家、申万宏源证券投资顾问李青认为,大盘从上周四反转至今,超跌反弹的行情基本上告一段落。个股方面,虽然随着大批停牌个股的复牌,仍会有个股批量涨停的壮观景象,但不会再出现齐跌齐涨的局面,千股涨停的情况更难重现。

  “目前大盘基本企稳,再加上大股东、高管半年内不允许减持,IPO暂停,因此‘国家队’资金护盘的任务暂时完成。”李青说。而“国家队”最初护盘时的主要选择对象,就是以金融股、两桶油等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短时间内,金融股最主要的作用是被当作调控大盘节奏或者说稳定大盘的工具,如行情涨得猛的时候,通过金融股进行打压;昨天大盘跌得多的时候,则通过金融股稳住阵脚。”

  因此,李青建议,短线抢反弹的投资者,目前没必要去碰金融股,因为这些个股阶段性的获利机会不多。看好中长线行情的投资者则可以配置金融股。

  在前段时间的暴跌中,个股泥沙俱下,现在则是大浪淘沙寻真金的好时机,一些质地好、成长性突出的个股上升的空间依然巨大,而泡沫较大的个股则随时可能下跌。

  短线来看,李青认为,有四类个股可以继续做反弹:一是上市不久的次新股。这批次新股上市后遇到大盘暴跌,有的没拉几个涨停就出现调整,与之前连拉20多个涨停板相去甚远,这也为这些个股的后市炒作打开了空间;再加上目前IPO暂停,炒新资金缺少目标,这些次新股就成了重点炒作对象。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次新股。

  二是目前股价跌破增发价的个股,包括已增发的个股,以及已公布增发预案的个股。尤其是通过增发完善产业结构、有实质性重组内容的个股更值得期待,上市公司也会积极维护股价的稳定。

  三是股价跌破大股东或者高管增持价的个股。重点选择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维护股价稳定方案之前、大股东或高管主动增持的个股。

  四是在上周三、上周四,主力资金率先主动反攻、而不是被动跟风的个股,这类个股上攻的动能更强。至于跟风涨停的个股,李青建议别盲目追涨。“如果是连续暴跌前停牌、这两天复牌的个股,除非有非常重大的利好,投资者更要当心它们补跌。”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