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行情趋稳:中国股市启动反思模式

2015年07月21日 14: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7月17日,股指期货交割日。与此前人们的担心不同,沪深两市在这一天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沪深指数再度收红。趋于平稳的行情让一些投资者松了口气,更多人则为这场由政府主导的稳定股市行动点了赞。与此同时,针对本次股市巨震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业界也开始了反思。

  --“市场之手”失灵了吗?

  接连不断的政策与表态,换来了股指的企稳。但是,略感心安的人们突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政府救市,而是发挥市场的作用,这次的股指巨震又将以怎样的形式收场?

  巨震中的股市如果不去救,会不会形成系统性的风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密切关注市场并较早开始提示股市风险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之所以这一次的救市必须由国家来做,原因有两个:首先,配资盘和券商伞形信托的规模很大,严重渗透到了监管盲区,出现了影子区域,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甚至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与股市发生了联系,而一旦资本市场影响到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和平台上的资金安全,会带来更大的问题;第二,百姓财产性收入如果在资本市场中出现重大损失,将不利于我国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甚至会让一些年轻人在股市中获得第一桶金的期望破碎,可以说,在这些背景下,如果政府不出手救市而单纯依靠市场自己的力量,很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同时影响创业创新热情,进而拖累经济转型。

  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是政策干预市场的行为做晚了?“任何一个股市都会有涨有跌,不过通过这次的震荡,监管层应该检讨一下相关的技术是否过硬,以及对市场波动的实际把握能力。未来恐怕还是要完善制度和法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一味救市,还是治标不治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具名的全国政协委员这样表示。

  对此,孙立坚强调,本次股市巨震表明,监管层依旧要坚持逆周期的监管思路,那就是要在股市疯狂时提高投机成本、发挥约束效应,防止泡沫过度膨胀,而不是在股市火爆的时候不监管,到了股市出问题时猛踩一脚刹车,“如何在股指下行时慢踩或不踩刹车,而在股指上行时踩踩刹车,这是一门学问。”

  --“救市”也要师出有名

  反思这轮巨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经伟认为,与其他行业不同,金融领域是人为制定规则的一个行业,规则制定得好,引导得就好,如果偏离实际,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下一步的改革,我们着重关注政府金融规制改革,这也是最应该做的改革。而需要反思的是,在制定相关规制时,是否做到充分的调查研究,对于一些规则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否有心理准备,比如在推出融资融券办法时,是否考虑到了股市的实际情况和股民的操作能力。”与此同时,陈经伟认为,救市也应当有法可依,什么时候救、怎么救、谁先来救、是否有预案等问题,都应当师出有名。

  除了我们已知的配资平仓等问题,还有哪些导致这场股指巨震的“病因”没有得到重视?

  “要看这轮股指能否巩固住,是否再次出现多翻空是个关键,如果股指再度出现反复,则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这样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本轮股市震荡不是偶然的,是资本市场多年来问题积累的一次爆发,也是对期指和融资杠杆这些新的工具的一次全面的检验和反省。他同时表示,救市不是目的,找到中国股市的病因很重要,“一个人发烧了,给他用冰块冷敷可以降温,但降温的目的应该是为找到病根赢得时间,而不是说,等他再烧起来还用冰块降温,那样的话问题还会重新发生,对于病人来说,仅靠压冰块降温只能让病人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那么,当前,中国股市最大的“病灶”到底是什么?刘纪鹏说,虽然存在众多因素,但核心的问题是股市的公平正义问题:“创业板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私人家族控股,由于这些公司上市时市盈率过高,使得这些家族成为暴富者,一些基金操盘者又和这些私人大股东关联在一起,把股价推高后疯狂减持。今年以来,近1300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减持股票市值近5000亿元,掀起了史上最大规模减持潮,也导致支撑股市的基础松动。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如果任由一些资本游戏一直玩下去,市场无法对其形成制约机制,最终会使市场变成赌场。”

  --别把金融改革“说窄了”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只要把股价拉上去了,中国的金融改革就成功一大步了。但事实上,股价拉上去了,泡沫也跟着多了起来,业绩不理想的上市公司股价也上涨了,这样的行情轮涨,也导致很多人失去了辨别股票优劣的能力,最终导致一些不好的企业也从资本市场拿到了廉价的筹码,它们获得这些钱,并不一定投入实际生产,有可能继续将资金投向虚拟经济,实现钱生钱。”孙立坚这样说。

  为此,他强调,在实体企业资金匮乏的背景下,股市的钱应该好钢用在刀刃上,而那些业绩不佳的企业,就应当换到融资成本更高的板块上去。

  还有一些人认为,救市就是救指数,而救指数最好的办法就是注入流动性,也就是给股市输血。对此,孙立坚表示,注入流动性的救市效果可能非常有限,但为了维护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和确保股市的流动性及其高位估值水平,宽松货币、放慢IPO等救市政策还将继续,但是,这会使得中国股市资金市的特征越来越浓厚,市场波动也越来越频繁。

  事实上,金融改革的关键一步是实现普惠金融。如果对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过度期待,也有可能让本应担当大任的金融机构无法发挥更大作用。一位业界人士就提出,从资本市场拿钱不是所有企业的捷径,相当一部分企业还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重视抵押物和财务报表似乎已经成为难以改变的审贷习惯,但放眼国际,一些国家中小银行与实体企业间的共同成长案例值得借鉴:“比如在德国,有一万多家中小银行,这些银行了解客户、服务实体,最终与企业实现共赢。我们对于金融工具的开发,也要多方位参考国际模式。”

  当然,股市震动,并不能改变我国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进程。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此表示,未来,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会逐步提高,但这里有个误区需要解释,那就是直接融资的比例再提高,从数据上看,也比不过债券市场数量上的重要性,“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还是要把固定收益的债券市场做好,把贷款搞好,这是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部门,股市对于经济发展、就业这些实体经济而言,从数量级上讲是次要的,量化来讲不到10%,一般不到5%。”李稻葵表示。

  陈经伟也表示,即便是美国,股市在资本市场占比只有5%,不应过分夸大股市对资本市场的作用,中国目前的金融问题更多的要靠债市来解决,而不是股市。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本次股市巨震应该为控制金融风险传导敲响警钟。大量的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股市之中,而且在为股民做场外配资时收取较高利息。一旦股市变动,这些资金将快速要求借款者平仓离场,强制平仓也让借款者损失巨大。

  资料显示,去年以来,在牛市催生下,股票配资业务曾火爆一时。然而,随着政策风险显现,股票配资平台或受到较大影响。业内人士认为,更多平台将停止这一业务,市场将进入清理整顿阶段。而据网贷之家透露,7月13日,近来多家涉及配资业务的P2P平台已表示将停止或收缩该项业务。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