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举牌方动作频频 万科管理层能否继续淡定?

2015年07月30日 10:07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证券时报记者 李雪峰

  面对“宝能系”背景的前海人寿两度举牌,万科管理层可能切实感受到了威胁,即便前海人寿只入股不控股,万科此前与第一大股东华润维系多年的默契也会被打破。

  按照之前的格局,以王石、郁亮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团队实际掌控万科董事会及日常经营,华润及其派驻万科的董事代表(乔世波、陈鹰等)一般不会过多干涉万科的经营决策,或者说,代表华润的董事与万科其他董事及股东形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

  多年来,华润作为第一大股东始终未行“僭越”之事,即从未大规模增持、举牌万科乃至最终控股。在华润与万科的平衡系中,华润甘当长期财务投资者,任由万科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合伙人计划。

  有必要指出的是,华润并非从来都不想增持甚至控股万科,但因多方面原因,华润曾放弃了参与万科增发的机会,亦未在二级市场公开增持。据悉,“华润系”前掌门人宋林在落马之前,曾称未能促成华润控股万科系其职业生涯憾事。

  应该说,万科已是不折不扣的公众公司,股权极度分散,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管理团队维持高效、强势领导。目前A股众多公司中,股权结构及管理结构形同万科的公司并不多,甚至有人曾说过万科的这一架构在未来将被大量上市公司效仿,即民营家族企业将日趋社会化,国有企业亦会通过混改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形成类社会化企业。

  本来,万科的股权结构及管理结构可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特别是王石、郁亮等核心成员依然坐镇万科的时候,但前海人寿的两度举牌令前述平衡产生了一些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于,前海人寿会否对万科展开第三次举牌,会否谋求万科董事席位。

  据说郁亮曾表示200亿元或可买下万科,当然实际情况更为复杂。以最新的股价测算,万科市值高达1600亿元,在不考虑持股成本递增的情况下,200亿元的资金显然难以获得控股权。事实上,前海人寿两次举牌万科的成本或已超过160亿元,也仅仅持有万科10%股权,与华润14.9%的持股比例尚有差距。

  假如前海人寿对万科展开第三次举牌,耗资规模可能不低于80亿元,前后三次总成本将达到240亿元之巨。即便如此,前海人寿也无法控股万科,而只是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其前提是华润不采取增持等回击性动作。资本若要取得万科控股权,累计持股比例至少应该接近30%,而这将耗费巨额成本。

  有分析认为,前海人寿两度举牌并未对万科既有的股权结构形成实质性冲击,亦不会影响万科管理团队对公司的有效控制。

  当然,从资本的角度而言,前海人寿具备第三次甚至第四次举牌万科的能力,且前海人寿与华润的企业属性及投资风格不尽相同,是否会继续举牌万科无法预料。毕竟,万科作为上市公司,前海人寿完全可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举牌万科。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万科对前海人寿的举牌态度较为隐晦,只是反复强调公司的事业合伙人机制,称该机制意在“让职业团队和股东的利益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此处不妨假设,如果华润强势增持至控股万科,或者前海人寿连续举牌直至控股,万科的公司治理结构及经营层面是否会比现在更好?

  从万科的发展历程及目前的种种迹象综合来看,万科对前海人寿的两度举牌或许不是很欢迎,万科管理团队可能更希望维系现有的股权结构及管理结构,直至他们认为另一种模式更有利于万科长足发展。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