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写真:八旬布袋戏大师钟任壁的掌中情

2012年10月09日 13: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图为布袋戏大师、新兴阁掌中剧团团长钟任壁表演偶戏。 杨杰 摄  

  中新社云林10月9日电 题:八旬布袋戏大师钟任壁的掌中情

  中新社记者 杨杰 陈立宇

  正在“布袋戏原乡”云林县举行的台湾2012云林国际偶戏节上,戏内戏外,可见一位耄耋老者为布袋戏的精彩呈现和传承而奔忙的身影。他就是台湾著名布袋戏艺术家、“阁”派第5代掌门人钟任壁。

  尽掌家学开金光布袋戏先河

  布袋戏,在台湾又称掌中戏,源于表演时演员需把手伸进戏偶的服饰中操纵而得名。新兴阁掌中剧团于1820年来台,传衍至今已七代180多年,钟任壁为第五代掌门人。

  眼前的钟任壁大师身体硬朗,慈眉善目。80岁的他熟练地操偶,不见一丝疲累。

  钟任壁自幼承袭潮调布袋戏,学艺百端。他13岁崭露头角,17岁独立表演,赢得“西螺幼师仔”美名。21岁自组新兴阁掌中剧团第二团,起初表演“阁”派剑侠古戏,随后与排戏先生吴天来合作,大胆创新,精心编排《大侠百草翁》,首创具有声、光多元效果的金光布袋戏,开台湾金光布袋戏之先河,轰动一时,影响深远。

  夺风气之先,精湛技艺在手,让钟任壁声名远播。他两获台湾全省布袋戏決賽总冠军,获台湾“民族艺术薪传奖”,以及布袋戏类艺师、“布袋戏教授”等称号。除将生旦净末丑的口白、动作表达得栩栩如生,他演的武戏虎虎生风、旦角蕴含蓄之美,都为戏界所称道。

  多年来,他还将“阁”派掌艺带到全世界,开展文化交流演出逾60次,足迹遍及欧洲、亚洲、美洲、澳洲等50多个城市,观戏者达30多万人次。

  痴迷掌艺薪传有道坚持不辍

  “一口道尽千秋事、十指弄成百万兵”的掌中魅力,让钟任壁痴迷,至今坚持不辍。

  钟任壁认为,作为台湾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布袋戏的亲和力,让民众易于亲近传统文化艺术。

  多年来,新兴阁兼容并蓄古今多种戏剧元素,融入掌戏中。除亲身操偶外,钟任壁更以逾一甲子的功力,努力推动各种创新、扎根、推广布袋戏的活动。1989年,首创“掌中戏入校园”活动,引导学子欣赏、学习、研究布袋戏,以延续掌艺的血脉。至今在各级学校巡演逾千场。

  本届偶戏节上,新兴阁除搬演家喻户晓的传统戏曲外,还举办“操偶技巧大公开”、“口白融会添新妆”、“出将入相有门道”、“偶戏渊源大探秘”等示范教学活动,让观众一窥布袋戏艺术的堂奥。

  钟任壁希望这些活动能提升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提升孩童们的学习兴趣,让拥有布袋戏偶者能回家进行简单的操作。这些对布袋戏的推广助益甚大。

  传统工艺正回归看好布袋戏未来

  值得欣慰的是,深耕不止的钟任壁后继有人。其子钟任梁作为“阁”派第六代传人,除在新兴阁任副团长外,还自组西螺新兴阁掌中剧团,到各地演出、传艺,是布袋戏充满生命力的见证。

  钟任壁大师认为,如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布袋戏的发展已呈现出从衰落走向重新被人关注而回归的趋势。今后,应继续朝着扎根、传承、展演、展览的道路去发展,让更多的学童学习布袋戏,让更多的人产生兴趣,更多人学会欣赏。只要坚持传承不辍,继续努力推动教学,一定会有布袋戏重现辉煌的一天。

  对于“布袋戏原乡”云林,他认为除了每年举办偶戏节,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之外,还应该兴建偶戏展览馆,将布袋戏的渊源历史尽皆收藏,努力使其成为布袋戏研究的重镇。(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