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年快速发展形成新局面 两岸经贸合作机制成型

2012年11月20日 08:4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原标题:十年快速发展形成全新局面 法治助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成型

  两岸经贸关系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新局面。尤其是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相关文件的签署,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制度化步伐加快,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逐步成型。这在进一步增强两岸经济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整体能力的同时,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

  两岸贸易基本上是在1979年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之后逐渐展开的。1987年,台当局的大陆政策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对两岸交流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贸易与投资快速增长。而在2002年,随着两岸先后加入WTO,两岸之间的经贸壁垒进一步打破,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据统计,2002年两岸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00亿美元大关,达446.7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大陆向台湾出口65.9亿美元,自台进口380.8亿美元。截至2002年底,累计两岸贸易总额达2679.3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26.3亿美元,自台进口2253亿美元,台湾成为祖国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大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同时,两岸经济贸易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台湾外贸对两岸贸易的依存度已达到16.5%,而大陆自台进口也已占大陆进口总额的13%。

  2008年,岛内再次出现政权更替,“台独”政权垮台,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密切。特别是2008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两岸可以为此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为今后扩大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两岸经贸关系也进入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

  其间,虽然受到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冲击,两岸贸易总额在2011年仍达到1600.3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351.1亿美元;自台湾进口为1249.2亿美元(商务部统计数据),而据大陆海关统计,台湾已成大陆第3大进口来源地(占有比重为7.21%),台湾是大陆第9大出口市场(占有比重为1.85%)。而据台“财政部”统计,2011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额为1240.5亿美元,已占台出口总额的40.2%,自大陆进口额为452.8亿美元,占台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6.1%。

  双向投资局面出现

  1979年之后,岛内企业虽对大陆投资已表现出深厚兴趣,但因受台当局的严格限制,台商对大陆投资基本处于零散隐蔽状态。直到1987年台对大陆正式开放之后台商对大陆投资才迎来一个崭新局面。1990年代前中期,岛内工商界更出现了“大陆热”。后来,虽历经李登辉“南向政策”、“戒急用忍”以及陈水扁的“有限开放、积极管理”等政策干扰,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热情不减。

  据统计,2002年大陆新批准台资项目4853家,合同台资金额67.4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9.7亿美元。累计至2002年年底,大陆共批准台资项目5.57万个,合同台资614.7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31.1亿美元。当年,台资已在大陆吸收的境外投资中排第四位,如果加上经第三地(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的转投资,台资在大陆吸收境外投资中应列第二位,约占吸收外资总额的20%。

  而到马英九上台后,因其采取“开放的两岸政策”,台商对大陆投资更出现稳步增长的局面。截至2011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5772个,实际利用台资542亿美元,台商对大陆投资已基本涵盖大陆经济的全领域。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6%。

  两岸投资的另一亮点是,台“经济部”于2009年6月底正式开放陆资企业赴台投资,打破历年来只有台商赴大陆单向投资的局面。不过,由于李登辉、陈水扁长期视陆资为“洪水猛兽”,马英九当局对陆资也采取缓步开放的做法,目前仍维持“采正面表列”的方式,到2011年底,陆资赴台投资正面表列项目总计才247项。

  正因此,陆企对赴台投资也采取了谨慎试探的做法,到2011年年底,台累计核准陆资200件,金额约1.75亿美元。但是,2012年出现了陆资对台投资的高潮。据台“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数据显示,2012年1至4月,台核准陆资件数为42件,较上年同期增加35.48%;投(增)资金额逾1.0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29.55%。累计开放陆资以来,台湾方面累计核准大陆赴台投资件数为246件,核准投(增)资金额计2.8亿美元。

  而两岸产业合作在2008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后也有了初步成果。ECFA两岸产业合作工作小组已达成共识,未来每年两岸将轮流举办产业合作论坛,并决定成立LED照明、无线城市、低温物流、TFT-LCD和电动汽车等5个产业分组进行专业洽谈。未来将继续优先在双方的重点发展产业中选择合作项目,促进两岸产业和投资合作均衡发展。照此,两岸今后必将能营造更开放、友善的产业发展环境,进而创造两岸合作商机、链接跨国企业,并携手进军国际市场,进行全球布局。

  金融合作进入新阶段

  由于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及敏感性,台当局长期对两岸金融交流合作采取管制政策。19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大陆台商的强大需求,具台资背景的协和银行与华一银行在宁波与上海开业。但直到2001年6月,由于两岸加入WTO在即,加之台商的压力越来越大,台当局才被迫正式开放岛内金融业赴大陆开放办事处。2003年12月,台当局又开放赴大陆旅行经商的岛内民众每次可携带不超过6000元人民币入境。2005年10月,开放金门马祖地区金融机构试办新台币与人民币现钞兑换业务。

  而与台当局被迫小步推进不同,国台办于2005年9月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关于支持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后者承诺在5年内向台资企业提供300亿元人民币的开放性贷款方案。2006年7月,国台办与华夏银行签订“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合作协议”,后者承诺5年内向台商提供2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量。

  2008年台湾政权更替后,两岸金融合作也进入全新阶段。当年7月,台当局推出“人民币在台湾地区管理及清算办法”,规定岛内民众每次可兑换2万元人民币,初步实现人民币在台的自由兑换。2009年两岸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两岸金融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当年9月,两岸金融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署,并自2010年生效。2010年6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签署,作为早期收获清单的重要内容,两岸金融业承诺相互适当放宽银行、保险业等金融服务业准入条件。2012年8月,两岸又签署《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将在备忘录生效之日正式建立,为两岸货币清算的“直航”铺平了道路。

  正是在两岸金融合作不断走向正常化机制化的情况下,目前大陆共批准10家台湾银行机构在大陆设立分行,其中台湾银行上海分行已开始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而大陆的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已在台成立分行,招商银行与建设银行也已在台设立办事处。在证券期货业部分,已有13家台湾证券商赴大陆设立25个办事处,两家投信事业赴大陆设立办事处,另有1家投信与大陆证券业者合资申设大陆基金管理公司。在保险业部分,台已核准9家台湾保险业赴大陆地区参股投资,其中6家已营业。

  旅游业的双向良性发展

  虽然大陆对岛内民众登陆旅游早已全部开放,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过程则显得较为缓慢。直到陈水扁上台后,台当局迫于岛内旅游业界的强大压力,才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分类处理,不过,仅允许长期居留海外或途经第三地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无疑大大限制了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数量与品质。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正式开放了赴台旅游。当年7月首批大陆旅游团抵台。2011年,台当局又开放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并于当年6月正式成行。目前,台当局虽已对大陆居民组团赴台的地域限制全部取消,但对个人游仍有地域限制,在人数上也仍有每日数量配额,甚至还有财力保证等要求。但不管怎么说,两岸旅游已基本实现了双向化的良性发展,并且增长速度惊人。

  据台湾观光主管部门统计,自2008年7月台开放大陆居民直接赴台观光至2011年12月底,大陆旅客赴台观光达305万余人次。并且,陆客在2010年首次超过116万人次,挤下蝉联20多年的日本客,成为赴台观光旅人次最多的地区。今年以来,这种发展势头更甚。据台“内政部”6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赴台观光客达19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大增近4成。所有旅客中,大陆港澳地区总数达145万、占49%,与去年同比增加42%;日本约61万,仅占20%居次,同比增幅仅17%。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在人数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大幅提升。据台“陆委会”2012年初估,自2008年7月开放陆客入岛观光至2011年年底,按陆客在台每日消费金额263.09美元、停留6.5夜估算,台湾总共从陆客身上赚走50.59亿美元的观光收益。同时,受大量陆客到访的刺激,岛内基础设施建设也有长足进展,仅在旅馆建设方面,不仅过去的许多闲置资源(如“蚊子馆”等)被激活,而且推动了不少新投资。

  到2011年7月为止,陆客带动的岛内旅馆投资金额达1808亿元新台币。大批陆客的到来也给岛内商业部门带来无限商机。据台“观光局”统计,若从在台购物花费看,陆客2010年的日均购物花费138.1美元(约新台币4100元),在所有入岛观光的旅游者中最高,无论是从量的方面还是从质的方面讲,陆客都已成为台湾观光产业中最主要的消费团体。

  此外,在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密切的过程中,两岸之间的直接通航、通邮也在2008年实现,两岸之间期待近30年的直接“三通”基本实现,在对岛内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需指出的是,两岸经贸关系经过30多年的演变,尤其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新局面。台资已为大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并正从大陆的快速发展中分享成果,而大陆也日渐成为岛内经济克服固有局限、迎战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重要助力。可以预期,随着ECFA的进一步落实,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必将更加密切,两岸经济联手对抗世界经济变局,共同迎接国际经济新机遇的能力也必将更加强大。

  当然,两岸经贸关系更加密切的趋势虽不可阻挡,但岛内沿袭以往的“自我防护”意识,尤其是“台独”分裂意识仍是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深化的重大阻力。同时,如何掌握世界经济脉动,共同应对快速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寻找新的世界经济话语权,也将考验两岸中国人的智慧。

  (作者系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教授党朝胜)  

【编辑:王栋】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