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进党艰难行走中的“最后一哩路”将去向何方?

2013年09月18日 15:2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近两个多月来,民进党在轰轰烈烈的“迎扁返党”后,又适时举办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执政八年研讨会”,再加上预计九场的华山会议,以及备受瞩目的“马苏辩”因苏贞昌打退堂鼓而不了了之……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频繁动作,从最初引发全台舆论关注,到如今已经激不起媒体兴趣,原因无它,皆因这些事件都暴露出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黔驴技穷。虽然,民进党内部出现了一股大陆热,不仅两岸论述增多,重量级政治人物也纷纷登陆,但这些表面的变化始终挣脱不开“台独”的枷锁,也让外界看不出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能力,也就当然无法持续吸引媒体关注了。

  一、论剑也好研讨也罢,都没变出新花样

  两岸关系自2008年以来的发展早已证明:台湾百姓的福祉,依存于两岸和平发展中。但民进党作为一个有着执政野心的政党,却迄今未能开启与大陆的对话,也没能展现出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没有新的两岸政策则得不到多数台湾百姓的支持,也就得不到选票——认清这一事实的民进党近段时间做了不少改变,预定九场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又称“华山会议”),即因此诞生。

  如今,华山会议已举办4场,刚开始确实吸引了全岛媒体的眼球,但随着议程推进,只求辩论形式而无辩论结果、更难达成共识的会议弥漫着保守、空洞、平乏的气氛,迅速扫落各方期待。有岛内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华山会议”彻底沦为形式主义“清谈会”,无法破除民进党的两岸政策罩门,难以扩大党内理性务实声音,反成各派权斗工具。

  第一场“华山会议”7月4日登场,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亲自主持,主题为“民进党对中政策的核心价值与愿景”;第二场7月25日召开,主题是“如何处理九二共识”,还特别邀请了前“国安会秘书长”、“九二共识”名词创造者苏起作引言人;第三场8月15日召开,民进党内“极独”大佬游锡堃主持,主题是“如何因应‘中国因素’在台湾”;8月29日,蔡英文主持了第四场会议,主题是“两岸公民社会如何交流”。四场下来,民进党收获的不是两岸大众的惊喜,而是一堆“质疑”,这其中又以“玩假的”为最。

  外界原本看好民进党内中生代能在这个“绝佳舞台”上充分发表两岸论述,却不料第一场时原报名参加的40名“立委”只来了7个,此后几场更是难觅身影;而“元老级”的邱义仁、游锡堃、林浊水等却纷纷现身、频频发言,正应了民进党中评委黄俊哲的那句:或许大家都知道“华山会议”是“开假的”,所以不如不面对。对于会议内容,本以为会上演1998年民进党“中国政策大辩论”的气氛,但几轮下来却是一团和气的“各自表态、互不反驳、不求共识”,甚至没有任何争辩环节,外界的预想又一次落空。会议落幕,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讨论也随之嘎然而止,仿佛微风吹过般未留下任何痕迹。甚至对于“九二共识”,民进党仍是反对者老调重弹,有新意者跳不出“两国论”、“一中一台论”,在“台独”理念各种包装底下的论述,无论如何也难让两岸大众看出民进党有调整两岸政策的意愿。

  华山会议九场未毕,民进党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又在8月底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8年执政研讨会”,邀请70多位陈水扁执政时期的政务官、学者专家与会。因为2008年那场溃不成军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外界普遍预料这场研讨会应是以“检讨”为主,但主办方却说,民进党执政的8年绝不是失落的8年,研讨会处理的是8年执政成果,至于陈水扁的功过则不会讨论。如此说法,真是令舆论大跌眼镜:原来这只是一场歌功颂德的“庆功宴”以及自我安慰的“取暖会”!只是,回顾2000年到2008年台湾社会的发展情况,民进党真的有“功”可“庆”吗?如果有,又为何会在2008年被台湾民众选下了野呢?

  苏贞昌在陈水扁重新入党后,又高调以这一系列的研讨会大动作为扁平反,再加上其前不久称“台湾已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公开表态,已然令民进党的“台独”核心价值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此基础上,所谓的“华山论剑”,所谓的“8年执政研讨会”,都注定不过是表演的噱头罢了。蔡英文2012败选时点出民进党两岸政策还要再前进的“最后一哩路”说,完全未见于这些会议中;只有苏贞昌那句“民进党不能跟国民党比烂”很有建设性,但绿营现在出现一种氛围,认为马英九民调已经低成这样,2014“七合一”地方选举铁定会赢。正是这种瘫软的气氛,让民进党失去了检讨的动力。

  二、只要抱着“台独”,就不可能有两岸政策的调整

  没人怀疑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需要调整的,民进党也清楚知道两岸政策在台湾地区大选中的重要性,这本是华山会议的初衷,却没能得出有意义的成果,究其原因,民进党至今无法放弃“台独”理念,可谓根本。所以,尽管有了谢长廷去年10月的登陆参访,有了今年谢长廷维新基金会与大陆涉台智库公开举办研讨会,有了赖清德、陈菊两位重量级台湾直管市长的访港与登陆,有了这些彻底改变民进党与大陆之间交流与对话的政治环境,也有了民进党构筑多年坚固反大陆、反两岸政策主张的分裂,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表现出的左右仿徨与举步维艰,仍然没有得到改变。

  已经有了两次登陆经验的民进党大佬谢长廷日前在与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东亚安全专家会谈时说,民共过去没有互信基础,但经过去年10月的“开展之旅”及今年6月的“香港会议”,已建立初步的互信,应珍惜这个基础,谋求双方互利,和平发展。谢长廷正面看待民共互动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态度值得肯定,但这一表述显然过度夸大了民进党与共产党关系的发展。近年来,民进党内两岸政治论述逐步多元化,不再是“台独论述”一统天下,但都只是策略性的调整,作为一个政党,民进党不仅政治立场没变,而且其内部政治精英的基本政治态度也没有改变。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高雄市长陈菊二次登陆时特别强调,大陆对民进党的政策没有改变,只要民进党不改变“台独”主张,大陆就不会与其发展党际关系。两岸或两党建立互信最基本的政治基础是承认与支持“九二共识”,而民进党至今也没有承认“九二共识”,所以民共两党间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互信。杨毅的表态也是在告诉外界,民进党人士个人与大陆的互动,与党与党之间往来互动性质不同,民进党不要让台湾民众误以为:不承认“九二共识”,民进党也可以处理两岸关系,或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发展不会恶化。

  再从民进党的发展轨迹来看其近期两岸政策辩论中焦点散漫的原因,不难发现,所谓的论述,对于民进党来说都只是技术性问题而已,历史上,只要民进党认为两岸政策有调整的必要,论述从来不是问题,只是当前调整两岸政策是否具有急迫性,却未必是党内大部分政治人物的共识,又或者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未必愿意支持,这或许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第二场华山会议中,受邀出席的国民党前“国安秘书长”苏起建议民进党放弃“台独”,但“台独基本教义派”认为“台独”是民进党的底线,没有“台独”就没有民进党。果真如此吗?翻开民进党的历史,它也并非就是天生的“台独党”,其成立之初以“民主自决派”为主,后来经历了一定的转型,才以1999年识时务推出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为标志,演变成了如今这个以“台独”为党纲的政党。所以,民进党的改变并非无可能,如今“台独”已经不合时宜了,为何还抱着这个包袱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呢?

  三、“三个太阳”照耀下,民进党前路多舛

  民进党执政八年闭关锁台,马当局主政5年多,外界一致认为其最好的施政就是两岸关系的发展。显然,民进党不仅当年败在了两岸政策的“最后一哩路”上,现在也是被困在了这走也走不出的“一哩路”上。这一切,皆源于苏贞昌与蔡英文的“双太阳”竞争关系,苏使出要调整两岸政策的虚招,却又频频向“台独”示好,目的就是为了明年的党主席选举能赢得连任,如此才能让自己的政治生命在2016年获得更高的展示舞台,另一位大佬蔡英文当然也同样寄望于此。因此,在时机、条件都尚未成熟之前,二人是万万不会太早端出新的两岸政策主张的,他们都在观望对方的动静,实在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愿为”。

  陈水扁重回民进党,改变了“独派”在民进党内尾巴摇狗的地位,也让“双太阳”立刻变身“三个太阳”的政治情势,台湾《联合报》形容其“犹如火车在双轨上运动”,一侧轨道是“台独一边一国派”与“转型派”的角力,另一侧轨道则是苏蔡为2016大选的角力。由于苏显然较倾“独派”,而蔡则可能较主转型;因此,两轨并行,却又相互尬车,行车之安全堪虞。

  蔡英文虽是“平头百姓”,却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有年轻、高学历、高人气等优势,曾于2012年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又志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谓为“在野领袖”实不为过。原本外界看好蔡的2016之路,但从最近苏贞昌操作迎扁返党的一系列动作看来,未来的事还真是难说。“迎扁返党”和举办“执政八年研讨会”,苏是主要推手。他深知自己的人气不如蔡,所以如果把和大陆的关系搞好了,受惠者也可能还是蔡,苏召开那么多与两岸政策有关的会议,主要目的还是想要掌握党内的人脉,以“挺贪”来换取支持陈水扁的“独派”支持。相比蔡英文担任党主席时处处与陈水扁划清界线,苏贞昌如此有情有义,陈水扁对苏蔡二人的观感高下立判。这股效应在明年的民进党主席选举和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提名时,绝对会发挥做用。“三个太阳”中,沦为阶下囚的陈水扁竟然成为左右苏蔡势力消长的“关键少数”,让人再次见识了政治斗争的诡异难料与不可思议,也预见到了民进党前路的多舛。

  民进党至今仍死守“台独”党纲,无法与大陆展开正式的党际对话,但大陆依然释出善意。全国台研会会长成思危在第22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致词时表示,要持续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并为此创造更多平台与机制、加强理论创新、扩大探讨政治议题的范围、吸纳更多民进党人士参与、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这是大陆首次明确提出欢迎民进党人士加入到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大潮中,一方面是对谢长廷等民进党“开明派”参与两岸交流举措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大陆方面很重视与民进党的交流和沟通。民进党智库副执行长游盈隆曾说,民进党在2008年、2012年为想胜选逃避两岸议题,“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若再不敢面对,2016年执政同样无望。民进党艰难行走中的“最后一哩路”将走向怎样的终点,两岸都在看。(特约评论员:肖春阳)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