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台胞捐资助桑梓 辞世长眠故乡里

2013年11月07日 11: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通讯:台胞捐资助桑梓辞世长眠故乡里
11月7日,“洪玲台胞幼儿园”的小朋友拥抱陈洪玲的弟弟。中新社发 陈超 摄
    11月7日,幼儿园负责人也是陈洪玲弟弟在墓前看望去世的哥哥。中新社发 陈超 摄

  中新社重庆11月7日电 题:台胞捐资助桑梓 辞世长眠故乡里

  中新社记者 连肖

  重庆渝北区茨竹镇,华蓥山海拔近800米,山村静谧,空气清新。

  7日,“洪玲台胞幼儿园”盛开一簇簇秋海棠,孩子们在院中嬉闹奔跑;饲养角的小白兔从笼中探出脑袋,鸽子咕咕叫;院门上书“海峡同胞亲又亲,两岸人民心连心”。

  幼儿园后门外20米处,台胞陈洪玲的墓碑被雨水冲刷得干净整洁。

  陈洪玲1925年出生在重庆渝北区茨竹镇大沟村,抗日战争期间从军,1947年赴台湾定居。1993年,他从台湾返乡探亲,出资创办这所山村幼儿园。2011年与世长辞,享年86岁。家人将他安葬在家乡的山坡上,也是“洪玲台胞幼儿园”旁。

  “我三哥创办幼儿园,是为了那些农村打工者的子弟。”83岁老翁陈安琥抚摸着陈洪玲的墓碑告诉中新社记者,其兄自小需走几十里山路进城读书,深谙山村孩子读书难。他上世纪90年代返乡探亲,发现改革开放使家乡农村夫妻进城务工潮涌起,留守儿童教育成问题,于是先后出资4万元人民币,创办“洪玲台胞幼儿园”,以“为打工者服务,给父母亲解忧”之名,招收3岁至6岁的留守儿童。

  负责管理幼儿园的陈安琥称,20年来,这所幼儿园一直发挥着照顾和教育留守儿童的作用。目前该幼儿园197名儿童中,有111名留守儿童长年寄宿。当地方圆几十里,外出务工者都愿意将孩子送到这里就读。

  家乡的其他中小学同样受到陈洪玲的捐助。据其墓旁石碑记载,1995年至2000年,陈洪玲先后捐资约85万元人民币,为茨竹镇华蓥中学修建图书馆、体育馆,为茨竹镇中心小学校修建礼堂。他在华蓥中学设置“洪玲奖学金”和“洪玲助学金”,至今每年仍在向优秀生和贫困生发放。重庆渝北区教育部门称,正是因陈先生长年累月的捐助,才使得茨竹镇部分乡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质量不断改善。

  “教育落后,无法强国。”陈安琥说,这是陈洪玲生前的口头语,也是他长年累月捐助家乡教育的重要原因。陈洪玲无儿无女,几乎将毕生财富都用于捐助。

  《丢手绢》的歌声响起,孩子们的欢笑声在山间飘荡。陈洪玲枕着孩子们的歌声笑声,长眠于此。(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