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于中令忆父于右任:每晚占据父亲书桌1小时

2013年11月09日 23: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台北11月9日电 题:于中令回忆父亲于右任:每晚占据父亲书桌1小时

  中新社记者 冽玮 陈立宇

  “11岁的时候,我每天晚上占据父亲的书桌1个小时,父亲就没办法给求字的人作书,算起来,至少使一千个人没有拿到父亲的墨宝。”于右任“书道乐无边”专题讲座9日在台北北投举行,其子于中令如是说。

  为纪念一代草圣于右任辞世50周年,由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主办、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执行的“于右任先生的生平与志业”、“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座谈会及“书道乐无边?一代草圣于右任先生书法特展”分别于11月9日至10日举行。

  于中令,1939年出生于重庆,后随父去台湾。1963年赴美留学,是一位很有声望的计算机专家。他为人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得知中新社记者来自父亲的家乡陕西时,欣然接受了采访。

  在谈及父亲于右任时,于中令表示,今年已75岁,印象最深的是11岁犯下的种种错误,父亲仍宽厚待之。

  于中令说,父亲一生淡泊名利,当年求父亲字的人太多了,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只要一写好就被人拿走。尤其是草书深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爱,政坛显要、名流时贤、后学僚属,以至贩夫走卒索墨者如过江之鲫。但他11岁那年,每天晚上占据父亲的书桌写作业,按照父亲写字的速度,一个小时可以写3幅字,那么一年下来,至少有一千个人没有拿到父亲的墨宝。至今回忆起来,仍有负疚感。

  用一张大砚台的照片,于中令讲了个有趣的小故事。于右任先生把写字当作一种运动,一种乐趣,每日临帖不辍。他作书时喜用大砚台,天长日久,里面贮满了一个个墨疙瘩。有一天,于中令动手把砚台冲洗干净。于右任先生见之大惊,连呼“这咋办呢?这咋办呢?”原来他贮此物另有妙用,为写字所需。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于中令在阔别大陆61年之后,带着浓浓的乡愁,回到其父于右任生前念念不忘、魂牵梦萦的故乡陕西寻根祭祖。

  他告诉中新社记者,儿时经常听父亲操着浓重的陕西方言,讲述故乡的故事,言谈间叙不尽的乡情、乡思与乡愁,至死难忘。自己在美国生活了40多年,回到根脉所系,感觉很亲切。

  针对于右任书法艺术如何传承与弘扬的命题,于中令说,他欣慰地看到父亲的爱国思想和书道精神在海内外备受推崇,海峡两岸,都在努力发扬父亲的爱国思想和书道精神,作为于氏传人,深感责任重大。

  身为计算机专家,于中令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同”别开蹊径,他指出,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弘扬一定要创新,要与时俱进。“我一直从事计算机的研究和应用,现在是网络时代,计算机对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很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脑上用毛笔书写而不影响中国书法的笔墨神韵应该不成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学习书法。”(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