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高校去行政化从校长遴选开始 冲破官派制

2013年11月25日 14:05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台湾高校去行政化从校长遴选开始冲破官派制
台大校长李嗣岑圆满卸任,开心回归学术。

  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学界讨论多时的“高校去行政化”终于迎来曙光。在这方面,台湾高校已经走在前面。过去20多年间,台湾高校去行政化的步伐由法规修订到具体实践,走出了一条誉大于谤的“教授治校”之路。

  遴选校长 台大带头冲破官派制

  大陆高校体制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事业单位、校长官派。大学校长不仅是校长,亦是有行政级别的官员。事实上,在台湾“解严”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公立大学的校长也一直都采官派、委任制。而伴随着政治体制的转型,台湾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教育界亦提出教改建言。从1990年代开始,台湾教改风起云涌,作为“最高学府”的台湾大学成为风向标。

  1992年,台大校务会议作出决议,由“校长推举委员会”推出候选人,经由校务会议代表投票,推选出两位校长候选人,报“教育部”选聘,开台湾高校校长遴选之先河。1993年,台修订“大学法”,大学校长的自主遴选取得法理基础。按照“大学法”的新规定,台湾各大学校长,由各校组成的遴选委员会产生。校长遴选委员会包括教师代表、行政人员代表、校友代表及社会公正人士,其中教师代表不得少于总数的二分之一。

  从台湾教改的经验可以看出,台湾高校去行政化,是典型的“民意倒逼改革”。

  经过20年的发展,台湾高校的校长遴选机制可以说已经趋于成熟稳定。2013年又逢台大校长遴选,台大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年初就公布了候选名单,候选者的身份既包括“国科会主委”这样的行政官员,也有台大医院院长这样的权威学者。成为候选人之后,还要经过面试、治校理念说明会等环节,才能最终胜出。从候选人的架势来看,完全就是一场小型选战,激烈程度可不输给正经选举。

  利弊共存 多了自主精神少了纯净氛围

  高校去行政化是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台湾的“教育部”就完全放任。事实上,台湾目前采取的是学校遴选与行政任命结合制。按照规定,台湾公立大学遴选出2-3位校长候选人之后,还要报请“教育部”再组织遴选委员会择一聘任;私立大学则由遴选委员会遴选出候选人之后,经校董事会圈选,再报请“教育部”核准聘任。

  台大教授黄俊杰指出,从台湾的实践来看,在校长遴选过程中,政府机构不介入,董事会、学校和遴选委员会拥有足够的自主权;遴选委员会成员多元化,大学教授占据重要角色;遴选对象广泛,有利于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选拔候选人到校长任职,全程公开、公平、透明,充满竞争性。这种选拔制度较好地彰显了大学自主精神,经选举产生的大学校长脱离了唯唯诺诺的温驯形象,可更好地保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风骨。此外,通过这些遴选,候选人可以准确把握校园的“公共意志”,更好地与全校师生融为一体。

  当然,台湾在“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比如校长选举方式导致教师之间帮派体系的形成,拉票拜票、媒体造势、黑函攻击等选举恶俗侵入校园,破坏高校纯净的学术氛围。由于制度缺陷,大量的校长都在校内产生,无法为大学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记者观察

  

  从胡志强被罢免“校董”说起

  最近,发生在台中市长胡志强身上的一条新闻,很能让人窥得台湾高校自主风貌。本月初,台湾知名私立高校中国文化大学校长召开记者会,揭露胡志强兼任文化大学董事,但却不按规定出席校董会,影响校务运作,要求胡志强主动请辞董事职务。而胡志强则有“教育部”力挺,认为事先有请假,不符合解任要件。一间私立高校毫不胆怯地杠上高官、杠上“教育部”,这事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在高校去行政化的环境下,其实在台湾并不奇怪。

  或许有人说,中国文化大学只是一间私立大学,不归台当局管理,当然“有恃无恐”。事实上,私立高校的运作方式,已经成为台湾公立大学未来的转型目标。早在2005年,台“教育部”就出台了首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草案。草案中明确写道,公立大学未来将逐步朝向财团法人目标转型。届时,台湾的公立大学在经营、筹款及资源分配领域,将有更充分的自主性。导报记者曾以交换学生身份赴台湾某高校访学,最深的感受就是,所谓自主办学、自由风气,归根结底都在于“循名责实”——大学当以教育为本,校长当以育人为业。(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刘强)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