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终观察:两岸政治关系新起点 民间对话启元年

2013年12月26日 15: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两岸政治关系站上新起点:互信基础得巩固 民间对话启元年

  中新社记者 路梅

  2013年,两岸政治关系稳中有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民间政治对话建立机制化平台,对于敏感的“深水区”话题不再简单回避,在对话中求同化异。

  2013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这是中共新领导班子上任后,首度透过国共平台安排的具有“两岸高层对话性质”的会面。经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授权,吴伯雄表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行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框架定位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这是台湾方面首次对大陆提出的“一中框架”作出积极回应。此后,马英九又在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茶会上提出“不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新三不政策”。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朱卫东认为,台湾方面的明确态度显示,国共两党在认同维护“一中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已达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为两岸关系一年来的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关键动力。

  10月6日,习近平在印尼巴厘岛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重申,“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与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表明了对解决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的基本考虑。

  随后,中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简短寒暄,双方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加强交流沟通,实现互访。“张王会”写下了六十年来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直接会面的历史新页,标志着两岸在推动政治对话商谈进程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样的安排既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精神,又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在两岸政治互信和良好合作基础上实现的,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深化互信。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经过5年的和平发展,已进入巩固深化、稳中求进的阶段。两岸两会已签署19项协议,两岸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60多年来最密切的水平。两岸关系中一些相对较为容易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政治分歧成为两岸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制约因素,且越来越难以回避。

  两岸政治分歧中,有政治定位问题,有历史遗留问题,有两岸关系演进中产生的问题,也有外部势力干涉造成的问题,其中一些重大问题一时不易解决。大陆方面主张两岸双方应逐步为今后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两岸正式政治商谈一时还谈不起来的情况下,两岸专家学者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可以从民间开始对话。

  10月11日,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在上海举办,首次由“红”、“蓝”、“绿”三方智库共同主办,论坛集中讨论两岸重要政治议题,为两岸民间政治对话搭建了重要平台,为未来两岸官方正式进行政治对话打下基础。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王建民认为,该论坛对促进两岸政治和解、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2013年堪称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元年。

  随着和平发展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两岸民众的认同与支持,激进“台独”主张进一步失去市场。民进党迫于各种压力和考虑,作出调整两岸政策的姿态,但在实际作为上,仍反对服贸协议、抨击大陆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诚如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的,民进党与大陆交往的根本障碍是其仍坚持“台独”立场。民进党企图在不放弃“台独”立场和“一边一国”主张前提下,用一些模糊的概念作为与大陆交往的政治基础,大陆不可能接受。民进党应认清现实,痛下决心,真正放弃不切实际的“台独”主张。

  不久前,由两岸媒体合办的“201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在台北揭晓,“进”字高票当选。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指出,今年台湾的各式民调中,两岸政策是满意度较高、民众比较有感的一项。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邵宗海认为,一年来的事实证明,中共十八大后的两岸关系保持了连续性,且稳定当中有新的作为。

  习近平会见吴伯雄时说过,“两岸关系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重要机遇”。展望2014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指出,新一届中共领导集体对台湾问题将更加从容和自信,对台工作更加积极、灵活和有弹性。新的领导集体将总体上继承上一届领导集体的方针政策,同时有更加具体的政策作为。(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