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揭秘台北凯道:短短460米 始终充满政治色彩

2014年02月19日 0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台媒揭秘台北凯道:短短460米始终充满政治色彩
    台北凯道活动多元,是不少民众抗议的首要选择地。但为防意外发生,警方仍会在适时在凯道架起防护网。(图自台湾《中国时报》)

  中新网2月19日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从前身介寿路演变到如今的台北凯道(台北凯达格兰大道),短短460米的道路,却始终摆脱不了政治色彩。

  从两蒋、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凯道是历任台当局领导人上下班的必经之路,管制也有所不同,堪称是最特殊一条道路。

  凯道前身是清朝台北府城东门街。日据时代被划入文武町,但未有路名。直到台湾“光复”后改为介寿路,意喻“介石长寿”。戒严时期,民众必须低头而过,同时也禁行摩托车及脚踏车。

  台当局1987年宣布解严后,介寿路成为大型集会抗争的据点。

  李登辉担任台当局领导人后,因为凯道路权属于台北市长,当时市长陈水扁推动一连串凯道空间解放,包括1996年先把介寿路改名为凯道,同时也开放摩托车通行;取名凯达格兰是对原住民的尊重。

  1995年,陈水扁还在介寿路举办舞会,让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气炸,还有蓝营高层痛批陈水扁此举很不象样。

  即使陈水扁推动凯道空间解放,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却因为贪腐事件连环爆,数十万红衫军上凯道抗争。担任台北市长的郝龙斌在2007年又把凯道加注“反贪腐大道”,大道东侧之公园路至景福门间广场加注反贪腐广场。

  因为日前马英九办公楼遭民众开车冲撞,马英九办公室又决定夜间管制凯道部分路段,引起各界议论。这条短短460米的道路,连结着马英九办公楼的一端;任何改变,始终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就是凯道。

【编辑:李靥】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