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蔡英文“台湾共识”的核心仍是“台独”

2014年04月17日 11:32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台湾师范大学政研所教授范世平17日在台湾《旺报》撰文,原题《蔡英文主导下的民共新关系》,全文摘编如下:

  当苏谢相继宣布弃选民进党主席后,蔡英文笃定是下届党主席。以目前党内的政治实力来说,几乎没有竞争的对手。然而,蔡英文接掌党主席后的民共关系将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事实上,与苏谢相较,蔡英文的“中国政策”较中性。谢长廷在2012年登陆进行“开展之旅”。但回台后惨遭“独派”围剿,由于他去年还前往香港与深圳访问,因此被定位为“亲中派”。

  而苏贞昌则是积极拉拢“独派”。今年1月民进党提出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后,由于没有纳入“冻结台独党纲”主张,使得大陆极不满意。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就表示,民进党如果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和民心,想要寻找一个出路,是比较困难的。国台办发言人也指出,民进党依然顽固坚持“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以所谓“国家安全”阻碍两岸正常交流,以所谓核心价值煽动敌意和对抗。显示北京已经把苏贞昌归类为是顽固的“独派”。

  至于蔡英文,今年1月“小英教育基金会”执行长林全率团登陆,进行两岸经贸的“专业交流之旅”。事后国台办发言人表示,这是一次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对于赞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相关人士,大陆方面都愿意和他们接触。此一说法,展现了陆方善意。而大陆涉台学者则对蔡英文的“大智慧”深表肯定,认为她能一改过去惯用的“中国”而改称“对岸”,是善意展现。

  由此可见,北京对于民进党是采取“联左,拉中,打右”的策略。联左,是指谢长廷;拉中,则是蔡英文;打右,即针对苏贞昌。如果蔡英文当选党主席后,其“中国政策”的发展方向如下:

  一、318学运成为民进党重要制衡力量:学运所引发的50万人集结,已成为台湾重要的政治势力。民进党除无法忽视外,并会受其制约。事实上在此次学运中,民进党几乎是被绑架,完全失去议题主导权,甚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目前看来,这场学运已经加速民进党的世代交替,美丽岛世代被迫交权。

  基本上,此次318学运的领导者,包括林飞帆与陈为廷等,与民进党是一种“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一方面彼此的政治立场接近,学运领导阶层与民进党过去多有互动。另外他们认为民进党的当权派积极与北京接触,已成为“台独”的“修正主义”与“机会主义”,甚至反服贸都只是“反假的”,必须拨乱反正,透过街头运动迫使民进党重回正道。

  这也使得在此次学运中,民进党的“三个太阳”全都出席。苏贞昌由于与“独派”关系紧密,出面支持不足为奇,但谢长廷与蔡英文都迅速“回归基本面”,则让人认识到民进党的“基本盘”仍是难以撼动。日后,这股学运力量仍将成为蔡英文的督促力量。

  二、“中国政策”将继续保持若即若离:蔡英文看到谢长廷登陆后受到党内批判的前车之鉴,加上不论5月的党主席选举还是2016年大选的党内初选,都仍须“独派”支持,因此不会前往大陆访问。另一方面,仍会派遣幕僚与大陆涉台机构进行接触。如此在2016年大选时,可以告诉中间选民她有一定的管道与大陆接触,两岸关系将可保持稳定。而如果民进党执政,不会出现如2000年陈水扁当选后的两岸低潮期。但基本上,蔡英文本人与两岸事务仍将保持一定距离,以保持战略纵深。

  三、“台湾共识”将更为具体:2012年大选时,蔡英文曾希望藉由“台湾共识”来取代“九二共识”,但因内容说不清楚,难以获得中产阶级支持。因此到2016年为止,蔡英文将使得“台湾共识”的内容更完备。基本上,这个“台湾共识”的核心是“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名称是‘中华民国’,‘主权’及于台、澎、金、马,‘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互不隶属的政权关系’”。蔡英文认为这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也是台湾的“最大共识”。

  蔡英文除了会对“台湾共识”进行较为清晰的阐述,以避免“空心蔡”的批评外,对于“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仍将采取“战略模糊”。基本上,蔡英文不认为2012年时选举的失败,是完全因为两岸关系所致。加上学运后年轻世代高涨的“反中”情绪,使其不会大幅修改既定路线。而由于蔡英文曾经担任“陆委会”负责人,因此日后民进党的“中国政策”,她将扮演绝对主导与决定的角色。

【编辑:李靥】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