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淞山:大陆对“反服贸”活动和服贸协议应持软调

2014年04月21日 11:36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台湾专栏作家陈淞山21日在台湾《旺报》撰文,原题《大陆对学运和服贸应持软调》,全文摘编如下: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太阳花学运对台湾内部的冲击与影响,它的确已翻转了国共两党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与垄断局面,甚至对民进党党主席选举造成根本性的牵动,同时,也对大陆对台政策与思维产生新的刺激,这是大家解读太阳花学运反黑箱服贸政治抗争活动落幕之后必须严肃面对的新课题。

  长期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控权与话语权几由国共两党共同负责,不论是大陆的“和平让利”或是台湾该签何种协议都是由两党拍板付诸实行,反对党或者是台湾人民的声音总是被视为政党斗争或少数人意识形态作祟的刻意杯葛而难起作用。太阳花学运让台湾大多数民众正视两岸协议的签订会对其自身权益造成如何的影响,纵使是政府口中“利大于弊”的《服贸协议》,也不再只是盲目地接受官方粉饰太平却又欲盖弥彰的政治操作。

  大家开始会从阶层利益的分配与公平正义的角度去反省检视政府的决策与作为,这对台湾未来的发展绝对是好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也未必是坏事。毕竟,未来“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前景与新局,两岸人民如何用“同理心”来看对待对方的疑虑与需求,务实面对问题与歧见,共同寻求“化异求同”的共识基础,才是两岸关系正常且良性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因此,太阳花学运纵使获得短暂胜利,理性收场,大家因这场公民社会觉醒与民主深化的抗争活动而看到台湾年轻人的努力、坚持与希望,但却不该因此就对《两岸服贸协议》的签订抱持完全负面的想法,甚至激化为“反中”价值观的情绪,让台湾陷入更难解困的窘境。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应重启谈判,以化解台湾疑虑及争议,这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灾难!大陆涉台部门应调整心态与思维看待太阳花学运的意义与价值,不该用“台独”或“民进党背后政治操作”来解读这自发性的运动;反而应该更加正视这股对两岸关系前景不确定性与年轻学生对未来命运的恐惧感,正是他们发动抗争的最主要导火线,倘若不审慎处理或化解,恐怕只会把他们推上“反中”的路途。

  服贸固然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是一字都不能改,大陆可以有更多积极性的作为来取信台湾、争取认同。倘若进一步对外宣示,不论台湾何时完成《服贸》审查,大陆都愿先履行对台湾的开放项目,且愿在台湾内部有各种疑虑情况下,只要求台湾开放没有疑虑项目并据此签订协议,等到未来具体执行后,化解有疑虑项目的政治争议,再重新签订新修正的《两岸服贸协议》。

  我们相信,这是大陆当局可以对台展现最具体善意的政策与作为,同时,也是真的把台湾人民看作是“一家人”的诚意表现,则何愁“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前景不会到来呢?

  苏贞昌、谢长廷相继宣布退选后,最有机会再任党主席的蔡英文,应该深知太阳花学运的政治效应不能导向“反中”情绪,也不能因此做为党内政治竞争的工具,否则,纵使能够再任党主席,也对民进党的重返执政之路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我们更期盼蔡英文能体察大陆当局好不容易调整的对台软性思维与策略,已提供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更具务实弹性的政治空间与机会,好好扮演好能改变民共关系,打开民共对立政治僵局的火车头,带领民进党“对中政策”的务实转型,重新改变台湾,反转未来,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开启新的政治动力与局面。

【编辑:李靥】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