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可能成为世外桃源吗?

2014年05月04日 14:2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从太阳花学运到反核四社运,台湾的年青世代出现了一种声音,就是反对一味地追求经济成长,而宁愿来一点小清新,拥有些“小确幸”,过一过小日子就好。包括学生占领“立法院”议场时所发表的宣言中,就说: “我们相信,台湾是个可以让青年实现创业梦想,开咖啡厅、开个人公司,可以靠自己打拼就能变‘头家’的创业天堂。”言下之意在,不要拿服贸协议或者核四电厂的经济利益来说服我们,因为,我们不在乎!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4日对此发表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国政基金会顾问庞建国的评论文章说,平心而论,这种“后物质主义”的生命情调,对于一向强调GDP成长率的“发展主义”思维来说,的确有一些针砭警惕的作用,让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思考一下,大家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现有的发展方式可能要付出那些代价。但是,把这种拥有“小确幸”的偏爱,放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整合的大潮流趋势中来观察,却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若干疑点或盲点,恐怕不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那么简单。

  首先,大家必须思考,台湾有没有可能把门关起来,不问世事地经营小确幸。如果台湾能够不理会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整合的大潮流,自给自足地过起世外桃源的小日子,那么,小清新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有一个支撑的基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高兴或不高兴,台湾的市场规模无法支撑一个自给自足的桃花源,台湾人的生产和消费已经镶嵌进了世界分工体系里,并且高度受到国际经贸情势的牵扯。

  当国际间各种双边和多边的贸易协议如火如荼地在协商和签定之时,台湾能不能够置身事外?如果台湾不能置身事外,必须加入自由贸易的行列,那么,拒绝两岸之间的服务贸易协议,会不会影响到台湾和其他经济体的往来,会不会影响台湾加入RCEP和TPP?

  愿意面对现实的人,大概都会承认,两岸服贸协议过不了,两岸货贸协议签不下,台湾肯定要在自由贸易的行列中落伍掉队,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潮流中不进则退。这时候,台湾的经济发展恐怕不只是成长率降低而已,还得面对经济负成长,失业率攀升,以及因为失业而造成所得分配恶化的困境。

  同样的,不要核四厂,必然要面对限电和电价上涨的情势,其影响不只是生活不方便与生活开销增加,还会抬高在台湾生产商品的成本,造成物价上涨,让一般受薪阶级的小老百姓生活更苦。成本垫高了的商品,在国际销售上若因为缺乏贸易协议开路,要再加上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台湾的外贸处境就可想而知。

  小确幸的追求其实有个浪漫的假设,就是大家有能力过悠闲一点的日子,可以有点钱和有点闲来享受假日或午后的咖啡,购买一些有品味的商品,观赏一下有创意的表演。不幸的是,我们必须不客气地说,拒绝服贸协议和核四电厂的结果,台湾恐怕没有多少人有能力过悠闲的日子了。

  近年来,南亚小国不丹的发展经验和幸福指数的衡量指标经常被提起,包括台湾的民间乃至于官方,也会拿幸福指数来检视我们本身的发展情势。喜欢小清新和小确幸的论述中,也常常举这个带有“后物质主义”色彩的案例和指标,来印证小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好。

  不过,从比较严肃的国家发展比较研究的角度切入,我们会发现,不丹的案例或许有国家发展目标上的一些启示作用,但是,它的地理隔绝和藏传佛教的人生信仰,却很难成为台湾参考仿效的对象。同时,不丹能够维持经济运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拥有超出本身需求的水力发电能量,可以将7成的多余电力卖给印度,成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台湾可没有这样的条件。

  事实上,提倡幸福指数的不丹,也无法免于全球化的冲击。最近这些年来,随着通讯、传媒和旅游的发展,不丹和外界接轨的结果,人民开始向往物质生活的改善,购买进口产品和往都市移居,却有许多人无法在都市中找到适当工作,结果,就是失业率上升,政府财政困难,幸福指数下滑。

  不丹的变化告诉我们,幸福指数的倡议有其极限,人性还是有着共通的欲求。“后物质主义”可以作为某些人生涯规划上的参考坐标,却难以成为大多数人愿意执着的境界,用“后物质主义”的浪漫情怀来美化反对服贸协议及核四电厂的行动,其结果,很可能是得不出小清新,保不住小确幸,过不了小日子。

  在这一波群众运动的声浪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后物质主义”的浪漫情怀,也看到了台湾年轻世代面对中国大陆崛起的恐惧和反感。我们相信,大陆方面从这波学运和社运中,已经看出了台湾社会变化的一些端倪,也会重新评估与调整和台湾打交道的思维与作法。对此,我们恺切地建议大陆有关方面,保持冷静淡定的既有调性,继续稳健地对台湾释放善意,让台湾社会“恐中”和“反中”的心理,逐步消融在两岸良性互动的大潮流趋势中。

  关心大陆情势变化的人,其实会发现到,大陆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目标,早已超越了“发展主义”的思维,开始重视经济成长、分配公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可协调与可持续。台湾的年轻世代必须张开眼睛,看到其中的机会,而不只是威胁。

  文章最后说,我们相信,唯有依托在全球化、区域经济整合与中国大陆崛起的大潮流中,台湾的年轻世代才能保得住小确幸,乃至于得出大发展,否则,小确幸也不免沦为镜花水月。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