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汪舟:连接历史记忆 增进国族认同

2014年05月12日 13:0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2014“交流与共享”研讨会5月8日—10日在北京举办。台盟北京市委副主委汪舟9日在研讨会期间发表专题演讲《连接历史记忆 增进国族认同》,期盼两岸同胞增进感情、增进互信,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演讲内容如下: 

  我籍贯是台湾台南市,一座蕴藏历史记忆和充满人文魅力的古城。我和生活在大陆的台胞一样,热爱着故乡台湾,热爱着那片土地和那里的父老乡亲。我们祝愿台湾社会安宁、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期盼两岸同胞增进感情、增进互信,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这个力量的源泉就是“两岸一家亲”。不可否认,台湾在长达20年的“李扁时代”推行“去中国化”政策,造成社会大众对国族认同的混乱和迷失,相当一部分民众以及相当一部分新世代青年学生 ,对自己的归属和未来感到茫然。因此,特别需要连接和强化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增进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国族认同。

  自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大陆同胞一批又一批从闽粤渡台,形成了台湾移民社会。在长达300年的移民过程中,先民们离乡背井渡海入台,在台岛开发、建设家园,这种经历表现在精神层面就具有强烈的祖根意识。台湾有一部影片《唐山过台湾》,描述了先民们跨越海峡入台垦荒的故事。台湾有一首民谣《思想起》,倾述了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的先民们对祖地故乡的无限思念。两岸文化交流中的根亲文化现象,就是“两岸一家亲”的生动体现。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1895年)4月17日是《马关条约》签订日。120年前,1895年4月,我曾祖父汪春源以举人身份,从台湾来到北京参加朝廷会试。当时,清朝正与日本议和,即将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湾。这个消息传来,举国震惊,群情激愤。我曾祖父立即会同另外二名台湾举人罗秀蕙、黄宗鼎及二名在京任职的台籍官员叶题雁、李清琦,联名上书都察院,慷慨陈情,力主抗日保台,表达了广大台湾同胞“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爱国爱乡赤诚,史称台湾“五人上书”。这份奏折很快就呈交到光绪皇帝御前,后来保存在故宫皇家档案里。

  台湾“五人上书”揭开了著名的“公车上书”的序幕,我曾祖父汪春源也被誉为“公车上书第一人”。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看到台湾举人“垂涕而请命”的义举,认为“士气可用”,于是号召同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十八省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虽然最终因《马关条约》签订而未能上奏朝廷,但却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直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各地举人将维新变法思想传播全国,标志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外国列强欺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推行“开疆拓土”政策,积极对外侵略扩张,中国台湾更成为日本觊觎夺取的目标。1874年,日本悍然出兵侵台,首开近代以来日本侵台先河,清朝以签订妥协性的《北京专条》换取日军撤离台湾。此后,日本加紧备战。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当年,日本武装侵占台湾,并对台湾实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在祖国苦难深重的时刻,台湾及那片土地上的人民,最先扛起了祖国的苦难。台湾被割让的1895年,全台军民“激于义愤,万众一心”,奋起抵抗,唐景崧、丘逢甲、刘永福等组织义军与侵台日军展开战斗,许南英等士绅也组织家丁乡勇阻击日军。在台湾海峡这边,举国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和约反割台浪潮。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两岸同胞相互支持,命运与共,共同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的光辉篇章。

  台湾人民在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下,英勇抗争,不屈不挠,顽强坚守中华民族属性,顽强保持中华文化情感。在日本侵台早期,简大师、林少苗、柯铁、黄国镇、罗福星、余清芳等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此起彼伏,先后爆发了北埔事件、林圯埔事件、苗栗事件、六甲事件、西来庵事件等,1930年更爆发了泰雅族同胞袭击日军的“雾社起义”。日本侵台中后期,台湾人民武装斗争被残酷镇压而沉寂下去,由蒋渭水等人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则结合文化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对日本殖民统治开展政治和文化斗争。台湾著名作家赖和,一生坚持穿汉服写汉字,坚守民族气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义勇队”在福建、浙江一带开展对日斗争。在半个世纪的抗日斗争中,台湾人民付出了65万人的牺牲,为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做出贡献。

  可以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台湾人民没有缺席;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重要一环。台湾人民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代表人士时,深刻阐述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习总书记指出:“在台湾被侵占的苦难岁月里,无数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成员。近60多年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历史文化渊源,这是两岸同胞国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2013年9月,“清代台湾进士碑帖展”在台南孔庙举行及“清代科举制度在台湾”学术研讨会在台南成功大学举办,引起很大轰动。汪毅夫、汪一凡和我三个堂兄弟,作为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的曾孙,联袂赴台参加了相关活动。我们在台南市探访了祖先故居地。我近距离感受到台湾南部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台南市很好地保存了许多中华文化古迹。当地民众的生活习俗、方言,与福建闽南没有两样。在“清代台湾进士碑帖展”现场,来自台南、彰化、新竹各地的民众,很有兴趣地观看展览,特别对自己的乡贤高中进士而感到自豪,这是一份发自内心的历史荣誉感。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惠及两岸同胞。这一良好的局面得来不易,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在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密切两岸经贸关系的同时,更应该深化两岸的文化交流,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从两岸的历史文化连结来增进台湾同胞的国族认同。尤其是台湾的年轻一代,更要了解台湾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台湾青年学生来大陆交流,到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台湾会馆、国子监参观,到山东台儿庄、湖南芷江、云南腾冲、福建闽西等各地抗日斗争遗址参观,感受和体认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使命感,传承台湾人民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肆意挑衅,两岸同胞应该以史为鉴,保持高度警惕,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台湾网 高斯斯)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