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湖垃圾山接受赠苗建绿地 台北开建第二个“肺”

2014年11月06日 10:01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内湖垃圾山接受赠苗建绿地台北开建第二个“肺”
“愿景相框”将成台北新观景佳地

  经历近8年的台北市内湖垃圾场清除工程,于今年7月4日完成验收,复育成果受到公益组织认同。昨日上午,享誉国际的生态保育专家Jane Goodall博士与国际扶轮社于垃圾山现址,联合捐赠树苗给台北市政府。同时也标志着内湖垃圾场改造的第二期工程——亲水乐园改造正式启动。

  台北市长郝龙斌昨日出席受赠仪式,他表示,内湖垃圾山用筛分方式成功移除,开创台北市环保新里程碑。大安森林公园是台北市第一个肺,而内湖复育园区是第二个肺。此次国际扶轮社与Jane Goodall博士合作,赠送血桐、九芎、乌桕等台湾原生植物共1600株树苗,帮助内湖复育园区的绿地建设,雕塑大师杨柏林也为此创作装置艺术“美丽心”。

  台北市环保局表示,16公顷的内湖复育园区分为复育林区、公园游憩区及高滩地。未来也将设置滑草区,增添园区的游憩功能。特别的是,内湖垃圾山保留的40米高的小山丘让民众可以登高望远,还在观景台上设置了“愿景相框”,相框内可看到绿草如茵的高滩地、波光粼粼的基隆河、车辆川流不息的环东快速道路、高楼林立的信义区以及高耸天际的101大楼。园区改造后一扫以往垃圾山阴僻黯淡的记忆,为环保及再生能源作最佳示范。

  延伸阅读

  从“城市毒瘤”到“城市之肺”

  台湾垃圾山的前世今生

  “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眼前,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垃圾山正开着一个烟火庆典……”这是罗大佑创作的讽刺上世纪80年代台北市政缺失的歌曲。位于台北市内湖区葫芦洲基隆河右岸的内湖垃圾山,曾被形容是“城市毒瘤”。从堆置到清除,从复育到改造,这种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在台湾上演。

  垃圾山是台湾废弃物管理的一页历史。早期台湾城市垃圾处理落后,山巅海边,城市街角,都看得到垃圾堆,甚至在城市上演“垃圾大战”。垃圾露天堆置不仅恶臭飘散,还常常因产生沼气引发火灾,并衍生出污染河川、土地的问题。

  内湖垃圾山从1970年启用到1985年封闭,静静地待在基隆河畔37年,终于在2006年由于影响基隆河水利而开始动工清除。八年的努力清掉约三分之二的垃圾,总共222万立方米。垃圾经过筛分,可以焚烧的垃圾送到焚化炉处理,土石类送到土资厂做再利用,另一类是资源回收物。挖垃圾也会挖到宝,古老的钱币、石磨、瓷瓶,还有玻璃瓶装的养乐多,都呈现当年常民生活的轨迹,现在看来别有一番意义。

  在新北市的大汉溪畔,许多河滨公园的前身都是垃圾山,现在整体规划成绿地公园,可以散步骑自行车,深受市民欢迎。有的山丘植物生长茂密,还听得到虫鸣鸟叫,完全看不出来昔日的样子。而垃圾山大变身的另一个样貌是鹿角溪人工湿地,利用湿地净化水质的原理,把生活污水做简单处理,降低对河川水质的冲击。如今成为生态教学场所,外加休闲的好地方。

  肩负了高雄市垃圾处理重责大任长达22年的西青埔垃圾掩埋场,在历经四年多的完成面工程之后,逐渐蜕变为幅员广大、绿意盎然的第二期高雄都会公园。不仅有广阔平整的大草原及森林绿地,还有精致造景的游泳池、生态展示室。垃圾山最终成为净化空气的都市绿洲,真正体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林静娴 文/图)

【编辑:丁文蕾】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