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反思:如何打造两岸的特色金门?

2015年01月14日 10:5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金门日报》14日发表社论,期待以“和平试点”的定位,打造两岸的特色金门。社论摘录如下:

  金门大学周阳山教授近日投书媒体指称,2000年起金马实现“小三通”政策,至今已14年,未来则有“新三通”任务,这就是通桥、通水和通电。

  周教授以为,小三通的人数与规模,从2001年的25469人飞跃到2011年的151万人。2014年年底为止已突破150万人,反映两岸民间交流的热络。尤其重要的,从今年元旦开始金门-马祖-澎湖三地将对大陆民众开放落地签证,这可视为两岸关系的重要新里程;但同时小三通也正面临着运量减少、经营困难,以及各离岛缺水少电,甚至是来自于平潭岛的台商园区的威胁。而要突破这些困境,“新三通”或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诚然,金门从解除战地政务、开放观光到“小三通”,甚至是“大三通”后的“后小三通”时期,金门角色及地位一直都因应政策而转变;但其中有一部分的机能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金门不可能自外于两岸,自我发展;或者,更精确的说法是,金门居于两岸区位之优势,其未来发展走向,必离不开两岸,但这也并不代表,金门就没有自外于大陆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就历史、地理而言,金、厦本就是一个共同生活圈,但金门的发展模式却必然需要迥异于厦门,否则,金门一样没有发展的空间。金门要如何走出自我的特色之路?除了两岸间的调和鼎鼐、折冲协调外,更重要的是要确立自我的核心优势与价值,若否,金门将永远成为附庸或可有可无的鸡肋;不论其对象是台北或北京。

  平情而论,当下的金门,已然有了诸多两岸事务的试行经验,或许我们现在亟需的,是一个两岸互释善意的和平试点;意即,现阶段台北及北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善用金门这个平台,将两岸事务做大、做强。而且,随着中韩FTA的洽签,显而易见的陆方已经失去了耐性,台湾却已经没有再拖的本钱!

  因此,我们与其寄盼于“新三通”,不如放眼于“新试点”;两岸间的人流、金流、物流、资讯流,以及知识流等,迄今仍存在着诸多亟需克服、解决的政策与技术层面,如若金门可以成为两岸和平进程的试验基地,不但有助于金门走出“后小三通”的困境,更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做出具体贡献。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