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健保实施届满20周年 成效显著“症状”也多

2015年01月23日 08:5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今年是台湾健康保险制度实施20周年。《远见》杂志、黄达夫医学教育促进基金会22日在台北合办“台湾医疗改革公共论坛——医疗改革往哪走”研讨会,与会人士在肯定健保制度成效的同时,也反思医疗改革存在的健保破产风险、医护人才流失、医患纠纷增多等“症状”。

  台湾健保开办于1995年3月,几近100%的纳保率和民众的高满意度,让当局一直引以为荣。但随着健保的实施,近年来在医院结构、医疗成效、支付制度等方面也屡屡引发争议。

  据《远见》调查,20年来,台湾健保收入与支出不断增长,收入从760亿元(新台币,下同)增至2013年的5557亿元,但医疗品质却不断下降;40岁以上的资深医师愈来愈累,年轻一辈纷纷转去“没有生命危险、少医疗纠纷、工时固定”简称“五加皮”的五官科及皮肤科;近年来医疗纠纷逐渐增加,健保开办当年只有194件,2012年已达524件。

  在22日的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就医疗资源分配、医护人员流失、医患关系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和信治癌中心医院院长黄达夫指出,目前岛内医疗领域诸多“症状”值得反思,包括:健保节省支出,导致医疗形态扭曲,带来冲门诊量、以“武器竞赛”吸引病人、创造自费项目增加收入、造成资源浪费和滥用等;医疗结构精简人力,导致医护过劳、品质下滑、医患失去互信、纠纷增加、医护人员流失等;民众“要便宜、要方便、要捞本”的就医态度不正确。

  他认为,健保制度必须引导医疗机构以成果的竞争,取代价格的竞争;医疗管理理念必须以品质管理,取代财务管理;民众也应该提高自我照护能力,善用医疗资源。

  台湾大学教授郑守夏从护士打点滴上班的“血汗医院”谈起,痛陈岛内医界“四大皆空”的现象堪忧,即内、外、妇、儿四大科新进医师人数减少,原因很多,比如工时长压力大、工作与付出所得不成比例、医疗纠纷和刑法判决令人却步等。他认为,未来台湾住院医师训练数量,应以人口老化趋势的需要为考量;健保支付设计,应纳入医疗风险和压力的考量;应该修改医院评鉴的目标和手段等。(记者许雪毅 陈斌华)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