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说好两岸“文化故事” 携手铸就大中华品牌

2015年05月04日 09:1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5月3日在上海举行。论坛开幕式结束后,与会的两岸文化教育界人士随即展开专题研讨,围绕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回顾与展望等议题坦诚互动,纵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两岸文化产业界如何共同说好“文化故事”,铸就大中华品牌。

  回顾过往——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主题多元合作深入

  本次论坛特邀专家、中华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侯湘华在对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时指出,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不仅成为两岸人民文化交流的内容,也是优化两岸文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回顾历史,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文教先行、产业合作、制度化发展三个阶段,呈现出领域不断增加、模式不断多元、关系不断紧密化的趋势。如今更已进入两岸关系发展的深水区。

  侯湘华特别谈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的制度化发展,并列举,在政策支持方面,大陆出台了许多支持台湾业界来大陆发展的具体行业性政策,广泛涉及影视出版、演艺、动漫产业、文创园区等诸多领域。近年来,惠台政策的出台频率和优惠度更为宽松灵活。在机构发展方面,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协会机构纷纷设立,两岸也开始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文化交流园区与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此外,在双向协议方面也有重大发展,2010年6月,两岸签署了《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协议》,该协议的细则也在不断地推进之中。

  侯湘华指出,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逐渐深入中,适时商讨签署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增进互信、积累共识,以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是两岸发展的大势所趋。

  面对阻力 ——不论两岸面对任何议题 文化都发挥正面效应

  或许真的已进伴随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深水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进程也不总是一帆风顺。本次与会的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就指出,两岸近120年来因历史原因几经分隔,这使得两岸虽系出同源,却在中华文化的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与风貌。台湾方面有人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当中,介乎于经济、政治之间,因此对促进文化交流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进而对文化交流产生抗拒。

  “我们(对这种看法)认为很可惜,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不论处在任何阶段,不管面对任何议题,都与文化脱不了关系,文化都是无处不在的,都是发挥正面效应的。”陈春霖说,“两岸文化教育必须放在中华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的框架中来看”,从两岸文化发展课题的大战略角度看,两岸交流不只是单纯意义的交流,“是文化弘扬之道,民族振兴之道,是两岸炎黄子孙旅行时代责任之道。”他直言,“两岸文化交流如因各种原因停滞也不应灰心,要以更高的视野,更宽的胸襟,加强力度来投入。”

  面对文化交流中的阻力问题,侯湘华也指出,两岸文化、政治、经济的差异,以及一些利益的博弈,都是两岸文化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的现实阻力,但是发展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展望未来 ——两岸联手说“文化故事” 共铸大中华品牌

  “当一个国家走出去的时候,只有文化最能打动人心。我认为两岸携手可以创造世界性的语言,让21世纪重回过往的文化光荣。”憧憬着两岸文创的亮丽明天,发言到最后,台湾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索性站起身来。李永萍说,现在大陆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两岸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共同携手推动文创产业的“一带一路”战略方向。

  展望起未来的合作,陈春霖首先将两岸文化交流划分为三个面向,即文化艺术、文化资产、文化产业。“只有三方面综合在一起,才真正说好“文化故事”,做好文化传播。”为此,他建议两岸应进一步探讨加强人才培育认证、学术研究、统计、产业主导等多方面合作。

  对于两岸文创将来的交流、合作走向,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则给出多项具体建议,包括将已有的两岸都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平台落地、“做实”;针对贷款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等两岸共同面对的课题,加强信息交流;加强金融合作创新,共推产业升级,引入更多创投基金的解决方案;加强青年、高校交流合作,打造两岸合作生力军等。

  范周提出,两岸应加强文创互融,共铸大众化的品牌。“我们共同的市场是世界,所要做的是打出中华牌。”在这一问题上,两岸能做的远不止是让台湾的法蓝瓷在大陆生根开花,让诚品书店在大陆具备影响力,还应联手向世界传播两岸共同的文化价值。

  他还结合自己不久前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谈起两岸文创的互联网+。在把台湾近一个月内出版的十几本相关杂志买来浏览后,他发现台湾社会也在讨论互联网+,也在讨论创客,也在讨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问题,原来两岸思考的是一件事。为此,范周提出,两岸应在各自拥有的条件、创业计划中,涵盖、容纳对岸人员参与创业。他在离开台湾前受访表示,希望大陆的有关省市,能让台湾青年学子也走进他们的创客中心,享受大陆学生创业基金的支持。同时希望在台湾的大陆学子,也能被纳入台湾育成中心培育台湾青年的计划中来,让两岸在工业4.0的互联网+时代有更多、更好的作为。(记者 王思羽)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