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励勤:为梦想什么都值得 人生不仅在赛场上

2012年06月19日 16:50 来源:中体在线 参与互动(0)

    3月25日,第51届世乒赛团体赛将在德国多特蒙德开幕。未能入选中国队阵容的老将王励勤以观众身份现身世乒赛赛场。中新社记者 沈晨 摄  

  2012年3月25日一大早,王励勤跟王皓、张继科、马龙、马琳、许昕一起走进威斯特法伦体育馆,准备进行适应性训练。虽然是前一天晚上11点多才到了多特蒙德,一夜没怎么睡,但他很兴奋,就像是第一次来到世乒赛的现场,内心深处萌生出强烈的上场欲望。一瞬之间,对世乒赛的短暂回望,唤醒了他战斗的知觉。

  可是,仅仅是瞬间,王励勤就醒过来了。此行他的身份不再是参赛运动员,而是国际乒联运动委员会委员和中国队的陪练。

  当伦敦渐行渐远

  2011年底,在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员竞聘述职大会上,男队公布的备战伦敦奥运会5名主力队员名单中,没有王励勤的名字。

  那一刻,他仿佛只身离开了那艘黄金战舰,他的船,再也驶不到伦敦港。

  然而,那并不是王励勤最难受的时候。

  “真正感觉自己可能会无缘伦敦,是广州亚运会吧”,王励勤垂下眼睛,“因为莫斯科世乒赛,是自己在队里的选拔赛中没有打上去,有些偶然性。而奥运会,自己有参赛希望的也是团体,至少比竞争单打名额相对容易。但连续落选莫斯科世乒赛和广州亚运会的团体阵容后,意识到自己伦敦之路的艰难了。”

  王励勤一直没有放弃,即便在两年前那最困难的时候。

  “有时候不够客观,一直是认为自己可以,自己可以……但同时又不自信。因为输多了,太想赢了,太想证明自己了,走入了这种极端,越是打不好吧越想打好,快要赢的时候又特别紧,怕输,怕别人说你。”

  渐渐地,王励勤站到场上会觉得累,他感觉自己的对手越来越多。之前的好些年,他的对手没有几个,但现在国内的、国外的对手站出来一大排,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以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我的能力和技术去弥补,不至于那么被动,除非是在情绪起伏特别大的时候才会输,但现在本身就很困难,心态又不好的话,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在外人看来,王励勤的技术能力已经不如其他几个年轻队员,还有多少人坚信他还可以?

  从2008年到现在,王励勤也有提高,但那些提高不足以扭转他日渐被动的局面。“有一段时间我加强了反手,以及接发球和总体打法,但正手的使用就会受到影响。我又不像继科、王皓他们能从反手发动进攻,反手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体系。别人的东西感觉是挺先进的,我也想达到那样,但是不一定能达到,就像别人有时候想达到我的特点,也不一定能达到。”

  即使是那些难以避免的小瑕疵也在王励勤身上被放大,就像几乎是战无不胜的短跨名将被栏杆绊倒,胜券在握的射手瞄准了别人的标靶,姿态优美的跳水皇后直接跌入泳池……这些残酷的场景丝毫无损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但对运动员本人来说,却是永志难忘的辛酸记忆。

  所以,人们追逐奥运会,是因为,当那些围绕着壮丽竞赛的喧哗突然散去,运动的本质才开始缓缓浮现出来。

  悉尼、雅典、北京,三次不会重来的奥运会

  奥运会,对每一位运动员来说都是终极梦想。

  奥运会上的胜利者,那些旗帜,那些歌声,那些泪水,那些欢呼拥抱,甚至失态的言辞举止都因为巨大的荣誉而为观众所接纳。

  刚进国家队时,年轻的王励勤感觉奥运会就是所有人的全情投入,队员、教练,大家为了奥运会连命都可以不要。有机会参加世乒赛并取得一些成绩之后,王励勤也有了自己的奥运梦想,他想和全世界所有项目最优秀的运动员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比赛,与平日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巨星一起,去实现同一个目标。

  在奥运会上,王励勤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渺小到必须拿到冠军,才能够证明自己梦想存在的意义。

  1997年,王励勤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单打比赛,第一场胜比利时的小塞弗,第二场赢了瑞典的佩尔森,都是很强的对手。可是在十六进八对阵萨姆索诺夫时,两局大比分的领先却最终失利。1998年,他拿到了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单打冠军,先后战胜了老萨、马琳、孔令辉和刘国梁,那会儿的他感觉自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具备了夺取世界冠军的实力。结果,1999年在荷兰艾恩德霍芬,他输给法国选手埃洛瓦,暴露了自己摆脱困难的能力差、发挥不稳定的致命缺陷。所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报名时,占据世界排名首位的王励勤,只获得了双打参赛资格。

  尽管如此,悉尼奥运会却是王励勤三次奥运经历中印象最深、对他意义最重的一次奥运会。

  “奥运会之前,自己只想打单打,不想打双打。其实双打的成绩一直都不错,1996年、1998年的总决赛都拿了冠军。后来在跟教练沟通的过程中自己也认识到,应该先从双打突破。”于是王励勤重整旗鼓,与阎森搭档一路闯进奥运会男双决赛。

  “孔令辉/刘国梁是当时最高水平的双打组合,经验丰富,但他们压力更大一些。我们没有太多包袱,反而比较投入。”

  打完决赛之后,王励勤迷迷糊糊的,像做梦一样。但他不知道,就是这场梦中拿来的奥运冠军,开启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大阪和巴黎世乒赛,“阎王”组合接连拿下男双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搭档”。然而2003年11月,阎森手臂的意外受伤,为他俩原本名正言顺的雅典之路打上了问号。虽然阎森放弃手术治疗咬牙坚持训练,他们还是在那场“史无前例的队内生死战”中败下阵来,憾别雅典。

  孤独的王励勤踏上了单打的征途,他一路小心翼翼,直到与王皓会师男单半决赛。那是一个意绪无穷的夜晚,他辗转反侧,掰算着剩下的3个对手。如果赢了王皓,便极有可能夺得冠军,完成自己多年的心愿。他很激动,又有点害怕;他想快点结束,又不太想去面对。

  1比4,半决赛结束了。

  场上的王励勤显得呆呆的,似乎丧失了抵抗的能力。

  因此,盛传一时的“让球风波”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平息,他苦涩地笑笑,“大家过于信任我了,但自己也确实尽了力。”

  四年后,30岁的王励勤如愿站在了北大的“中国脊”。那之前,他对外输了很多的比赛,世界排名也滑至第4位,他的体能、技术都在一点点下降,唯靠心中那未竟的梦想苦苦支撑一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是半决赛,同是队友,有人预测马琳赢,有人看好王励勤,但没有人想到的是,王励勤在打第一个球时就会磕坏球板上的胶皮。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摸了摸,犹豫了一下,还是换上了备用板。当时使用的还是有机胶水,备用板毕竟没有主板那么熟悉,况且还是在奥运会这么个要命的舞台。

  王励勤的心里在抑制不住地打鼓,他出手犹豫,一直在问自己行吗行吗?虽然从0比3顽强地追至2比3,虽然在第6局开局仍然有好机会,但他始终认为,那场比赛,他没有找到最佳的感觉。

  他想赢,站在场上,他不能做到心无旁骛、一无所求。

  如果能够重来一次,王励勤说他宁愿不去换板,当然结果也许不能改变,但至少心态上会好一点,他不至于那么慌乱那么不自信。

  为梦想,什么都值得

  回忆使事物存在,令感触、幻想、缅怀、痛苦存在。

  但经时间沉淀下来,曾经那些寂寥和哀恸,时时萦怀于胸的赛场梦魇,在这个对奥运会怀着复杂感情的男人看来,都渐渐烟消云散了。

  “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北宋诗人王安石感慨,即使所有美丽全部失去,山却依然不动。

  人生易尽,山水恒在,只要守住本心。

  曾几何时,他修长的手指一直是人们目光汇聚之处。落选伦敦的第一时间,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发微博说,是大力让人们感到,打乒乓球还有优美的一面。

  2010年,是王励勤在备战伦敦奥运周期里感觉最难的时候,难在比赛机会少,难在外界对他的压力和干扰,难在有无数的媒体追着他问“你什么时候退役”,难在他也不停地开始问自己“你是不是落后了,是不是不行了?”

  每一次从训练场上走下来,王励勤都感觉很累,他不如年轻人恢复得那么快,但他练的时候还是很兴奋很高兴,哪怕只有一丝丝好的感觉,哪怕只是打出一个超级球,他还是会开心得像个小男孩一样。

  “这种感觉,跟自己这么多年对乒乓球的喜爱和追求有关系吧,我从来没有进了球馆不想练的感觉。也许身体有,但意识里绝对没有。当我输球的时候,也许刹那间我会对自己说:那么辛苦,别打了。但那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回忆起来都不那么清晰了。”

  如果不是为了备战伦敦奥运会,王励勤可以去享受更加自由的生活,可以好好地在上海交大校园里读书,可以多陪陪父母,可以花时间与心爱的人一起游遍全世界。但王励勤真的是一个固执的人,只要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打,哪怕仅仅是那么渺茫的希望,他也要坚持全程。

  他舍弃了很多,是因为心里想要的更多更大。他虽然固执,但他懂得珍惜自己心里最好的东西。

  最终与梦想擦肩而过,王励勤知道为什么。“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现状,去承认自己的问题所在,正面去面对。有时候还是会躲避,不承认自己落后了,能力下降了,但同时又不是特别自信,也不会去改变。”

  王励勤不是不想承认,而是不敢。

  如果承认这一切有可能会剥夺他追逐梦想的权利,他宁愿不去承认。

  美国影片《杯酒人生(Sideway)》里面有句台词,“如果我今天打开一瓶酒,将和在其他日子打开不同,因为它就是活的,它不停地进化,越来越细腻,直到到达它的顶点。然后它就无可避免地缓慢衰落。”教科书一般的台词,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过往生活中失去的一切。还有日出日暮、花谢花开、运动生命的衰落……这世上有太多人们必须遵循的定律。

  这么多年打下来,王励勤深刻体会到,“乒乓球真的很难。”

  “首先不聪明的人肯定打不出来,其次出成绩的过程很长,面临的国内竞争又太多。在中国,乒乓球不单单是一个体育项目,它跟历史、政治都有联系,它承载了很多很多东西,所以每个人的责任都很重大,必须去维护这个团队的成绩和荣誉。”担任上海乒羽中心副主任之后的王励勤显然更加成熟,眼界和思路都更加开阔,因为“人生不仅在赛场”。

  2013年全运会前,王励勤不会退役,他会用自己的方式继续打球。虽然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有太多憧憬,但他对手中的球拍更加不舍。现在的他,不会再在意自己会被别人记住或者忽略。

  试图与他探讨“付出收获比”的时候,他说:“只要是目标,哪怕只是曾经的目标,一切都值得。”(栾蓝)

【编辑:刘通】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