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青年报:恒大足校模式待检验

2012年10月10日 14: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今天上午,广州恒大俱乐部主教练里皮在恒大皇马足球学校开学典礼仪式上接过“校长”聘书后不禁感慨:“回到意大利后,我可以告诉他们,我是世界上最大足球学校的校长了。”

  招生和招聘“宁缺毋滥”

  在学生经过1个月的军训之后,位于广东清远的恒大足校今天举行了开学典礼。首期1086名7岁至12岁的足校学生,在数百名媒体记者面前亮相。尽管与俱乐部“打造万人足校”、“首期招生3000人”的前期设想尚有差距,但千余名足校新生的数量,还是足以令人震惊。

  “对于足校的建设而言,一流的校舍环境、一流的教练团队都不是最大的难题,最大的难题就是选材。”广州体育局原局长、恒大足校执行校长刘江南说,“其实报名阶段在各个地方试训的孩子非常多,粗略统计有10多万人,但按照皇马教练团队提供的选材标准,我们还是尽量招收在足球运动方面有潜力的孩子,不会单纯追求学生数量。”

  据记者了解,皇马俱乐部制定的新生考试指标包括速度、柔性度、跳高、跳远、耐力、智力等6方面,只有综合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获得入学资格。进入足校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专业的足球训练。

  “目前足校有15名西班牙皇马俱乐部选派的教练,他们不是顾问,要在这里上班工作,每天都要和学生在一起训练。另外,来自国内的助理教练一共是120人,我们助教的招聘条件第一必须是一本大学毕业生,第二必须是足球专业,第三我们尽可能聘用应届毕业生。”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说。

  之所以在招聘助理教练时严格标准,是因为俱乐部方面希望这些助理教练在校内比赛时担任裁判。“我们足球学校不光要培养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还要培养出优秀的教练和优秀的裁判,从这一点讲,足校任务重大。”许家印说。

  文化教育成足校办学宗旨

  处理学生训练和文化课教程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中国体育界青训系统的难题。而恒大足校“文化为根、足球为本、成才为旨”的办学思路,似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先决条件。

  “学生每周的文化学习达到34个课时,这已经超过了一般中小学文化课的时间,也是我们对学生家长的一个承诺。我希望我们培养的足球人才,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刘江南告诉记者,“文化和体育并举是我们区别于国内其他足校的最显著标志,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做到体能和智能俱佳。”

  事实上,足校对于文化课教程的不断强调,的确打消了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入这所学校的顾虑。

  “我的孩子今年10岁,到这里上4年级。他非常喜欢踢球,在原来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是否送他到这里上学,我也犹豫了很久,了解到这所足校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才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自陕西的学生家长李树在开学典礼后告诉记者,“我们家长很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球星,但如果进不了职业队,我们也能接受。”

  足校成果需时间检验

  基础文化教育意识的薄弱与缺失,正是10年来国内多家足球学校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2002年全国足校数量最多时接近2000余所,但现在还能继续招生的足校已屈指可数,略有规模(招生人数超过百人)的足球学校不过10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足球学校”这种精英培养模式并不是中国足球的最佳选择。

  “往常足校模式带来的最大问题在于‘种了一棵树,毁了一片林’,足校会在各个年龄段都培养出最强的球队,打什么比赛都能赢别人。结果除了足校,别的地方干脆不组队了,因为踢不过足校球队。”原国足教练金志扬说,“很多青少年阶段的比赛,实际上就是几家足校之间的比赛。国字号球队选材面非常窄,因为没有社会基础。”

  恒大足校“精英模式”的长期存在,能否催生中国足球的社会基础仍是个未知数。只有规避“固步自封”的培养模式,鼓励全社会增加对足球的兴趣,才是足球学校的社会意义所在。

  “我只想说恒大足校的成立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很可能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尝试。我从事足球工作几十年也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足球学校,或许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足球学校。在意大利也有很多足球学校(俱乐部主办),孩子们也是一边接受文化教育一边来踢足球。在这一点上,恒大足校和意大利的情况是相似的。”愿意在恒大足校业务管理方面付出一定精力的里皮说,“另外,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要着急,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孩子在学校里的成长,这甚至需要10年以上。”

【编辑:张笑蓉】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