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目击小伙殒命马拉松 倒地后立即接受人工呼吸

2012年11月20日 11:42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参与互动(0)

  马拉松是一项极为阳光的比赛,10公里的终点线本不该是21岁青年的生命终点。但是11月18日上午,一个名叫陈杰的大三男生永远倒在了广州马拉松的赛场上。当时,身为业余选手的陈杰冲过终点后直接倒地,失去呼吸和心跳,医生紧急心脏按摩和电击起搏未见效,后经入院抢救无效,19日被确认身亡。本报记者现场亲历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记者目击21岁小伙殒命马拉松

  当参加2012广州马拉松赛10公里的选手陈杰出现悲剧时,记者正在终点线附近拍摄图片。悲剧发生的时间,定格在2012年11月18日上午9时16分,2012广州马拉松赛发令枪响后的76分钟。

  当陈杰冲过终点线所搭建的拱形门后 ,身后的运动员正在鱼贯尾随迈过终点,随着拱形门附近冲线的运动员越来越多,志愿者开始催促大家“不要在终点线附近停留,请立即向前快步离开现场。”

  此时,身穿黄色短袖运动衫的陈杰,突然毫无征兆地倒在人们的脚下。等到有人想要上前拉他一把时才发现,陈杰双眼紧闭、头部猛向后仰、双腿蜷缩,完全没有一点清醒的意识。两名在终点线附近的医生迅速赶来,他们立即翻看了陈杰的眼睑,并把他平放在地上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随后医生又使用心脏起搏器进行抢救,无奈效果不明显。陈杰被送上救护车。

  不久,广州马拉松赛后新闻发布会宣布,陈杰的心跳一度恢复跳动,但是,19日上午噩耗传来:他最终还是因为病情过重去世。据介绍,陈杰是广州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今年21岁,茂名高州人,平时喜欢运动。

  事实惊人1500人出现身体不适

  记者在2012广州马拉松赛终点线还看到,有不少人冲线后或多或少都有身体不适反应,许多参与长跑的广州市民告诉记者“平常没有时间锻炼,突然参与马拉松长跑,身体肯定吃不消……”据了解,本次比赛除了职业马拉松选手外,还有很多业余长跑爱好者,参加者一共达到了20000名。赛后统计,有1517人次出现了头晕、不适、抽筋等现象,通过及时处理,绝大部分都已恢复正常。

  作为一项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运动,马拉松相对激烈,由于大部分选手都不是专业运动员,对这项运动认识不足,在国内外的马拉松比赛中有过多次选手出现过意外情况。柏林的半程马拉松在2007年和2010年先后发生两次运动员猝死的悲剧。“在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每年参加马拉松的人数也能达到两三万人,之前也偶尔听说猝死的情况。”曾经在1984年夺得首届青岛市马拉松比赛冠军的孙建平是个资深马拉松运动员,他说,如果没有长期的系统训练作为基础,选手很容易跟着队伍的节奏被迫前行,一旦出现险情就很难挽救。

  当然,死神并不是一直跟随马拉松,据媒体报道,东京马拉松2007年举办以来,就保持着选手零死亡的光辉纪录。

  专家点评跑马拉松需专业训练基础

  “这个小伙子才21岁,一听就没有从事过系统的长跑训练。”孙建平介绍,严格意义上讲,参加马拉松比赛必须有8至10年的系统训练做基础。“马拉松选手的黄金年龄是25岁~30岁左右,一般建议,一个人一年之内参加马拉松比赛不能超过三次,因为每次比赛之前,都需要花半年的时间进行恢复、上量以及加强度。”

  另外,每次马拉松大赛之前,还应该对选手进行严格的体检,“以前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的时候,我都要把体检报告从青岛寄到北京的组委会,到了北京之后大会的医务人员还会对我们进行一次体检。只要发现你身体状况不好就不让参赛。”孙建平说,为此,这种大赛的参赛人数都会被控制得比较少。为了避免出现状况,选手赛前的热身也要做充分,“我一般都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热身,进行一些诸如5000米慢跑及拉韧带、深呼吸的动作,逐渐把心跳调整到比赛的状态。”

  孙建平说,选手要量力而行,在比赛中一旦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应该立即减速并渐渐停下来,“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些没有系统训练的人老跟着队伍跑,这样超负荷的情况其实很危险。我们长期跑的,一般都会带着表,根据自己的节奏跑。”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