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换苏伟"口号本人难一笑了之 球迷也需慢慢成熟

2012年12月06日 11:3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对一名球员的尊重与肯定,或许不一定都要用掌声与鲜花来体现,适度的监督与批评对球员的成长同样必不可少。但“换苏伟”式的嘲弄与调侃显然并不在此列

  眼下,CBA赛场上最闹心的人要属广东东莞银行队球员苏伟了。上赛季末曾响彻北京赛场的“换苏伟”非但没有时过境迁,反倒愈演愈烈,成为各大赛场的流行语。

  如果苏伟本人不在乎倒也罢了,问题在于苏伟本人不但在乎且深深为此感到困扰。于是有专家建议,苏伟不妨“一笑了之”。这样的道理,想必苏伟不会不懂,他应该也曾经为此做过努力,但他短期内恐怕还是无法轻松面对球迷们对“换苏伟”的热衷。

  回到球迷和赛场文化营造的角度来看,“换苏伟”这一口号的出现事出有因。如果当初不是京、粤两支篮坛劲旅竞逐联赛冠军白热化,如果广东队教练和苏伟本人在比赛中没有不当言行,如果北京赛区没有面对出现“京骂”就取消主场的压力,不乏幽默却更多透着嘲弄的“换苏伟”也许不会一时唤起北京主场球迷共鸣。至于“换苏伟”从篮球赛场扩展到足球、排球赛场,从国内赛场流行到国际赛场,则纯粹是球迷的喜好和助推使然,苏伟本人和他所效力的广东队已经无力把控事态的发展。

  “换苏伟”叫响之后,苏伟由最初的茫然无措到自我解压再到微博求助,明显可以感觉到他所承受的压力。从励志的角度来说,这种压力或许是一名职业球员应该学会面对的;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当苏伟深受“换苏伟”困扰之时,球迷们再打有关“换苏伟”的标语、再喊“换苏伟”的口号是否也应有所节制?

  一个成熟的职业联赛,光有激情四射的比赛场面还远远不够。赛事运转的有条不紊、球员与球迷的互相尊重、赛场文明与社会评价的良性互动,都是办好职业联赛必不可少的要素。“换苏伟”不断走红,俨然已成联赛的一种“文化现象”,而赛场文化的营造,其实和联赛的管理、引导息息相通。眼下联赛管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而营造积极向上赛场文化更需教练、球员、观众、组织者付出更多努力。

  对一名球员的尊重与肯定,或许不一定都要用掌声与鲜花来体现,适度的监督与批评对球员的成长同样必不可少。但“换苏伟”式的嘲弄与调侃显然并不在此列。由此,对“换苏伟”在赛场走红,期待苏伟终有一天可以“一笑了之”,可是,不应失去价值判断的人们怎能“一笑了之”?

  “换苏伟”的由来

  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首次进入总决赛的北京金隅队对阵曾七夺总冠军的广东东莞银行队。3月21日,第一场比赛在北京队主场开战,北京球迷高声“京骂”导致篮协对北京队开出11万元罚单。

  在总决赛第四场赛前,篮协甚至警告北京赛区如果再次发生严重的“京骂”现象,将取消接下来的主场,北京队和该队核心球员马布里也呼吁球迷戒“京骂”。3月28日,总决赛第四场,在北京赛区一系列保障措施下,观众席上并未出现“京骂”现象,球迷们用“上腿”和“换苏伟”等自创口号取代了不文明语言,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情绪。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