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亚杯国足身价只有日本1/3 无人在五大联赛效力

2013年07月29日 15:3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内行除了足球圈内的专家外,还包括统计数据,今天让我们以数据为视角,看看数据中有关中国队的喜与忧。

  国足之喜

  对日本:对手犯规比我们多

  中日首战后,数据显示日本队只有两项比我们高,其中一项居然是犯规次数。

  在这场比赛中,国足控球率上以55.6%对44.4%领先,射门次数上是13比8占优,两队分别有6次和5次射门,均打进3球,效率均相当高。但在犯规次数上,一向以技术见长的日本队居然27比13遥遥领先,这一项告诉我们,这场比赛中国队确实打出了气势,迫使日本队不得不采取较多的技术犯规来阻挡中国队的进攻组织。

  这场比赛国足最大收获是团队精神。打进第一个球后,场上球员们围成一圈庆祝、互相鼓励;而当澳大利亚主裁判吹响终场哨音时,替补席上的中国队工作人员都抱在一起,可谓团结拼出了战斗力。

  对韩国:我们拼劲超过对手

  中韩之战的数据有点惨。在多个数据上我们均落后韩国,只有解围次数比韩国队多。中国队解围次数是38次,韩国队是26次,这说明中国队很能拼,很能跑,中韩之战我们收获的是拼搏。赛后韩国队好几名队员倒在草坪上,要知道,韩国队平均年龄只有24岁多一点,中国队平均年龄达到27岁多,其中还有几个超过30岁的老将,但这场比赛韩国队没跑过中国男足,所以,没理由不给他们鼓掌。

  对澳大利亚:国足控球率遥遥领先

  第三场比赛中国男足收获的是信心,因为在中澳之战中,中国队打出了漂亮的进攻组合。中国队在控球率上以62.7%对37.3%遥遥领先;射正球门的次数也以12比7占优;中国队四个进球也各有特色,个个精彩。

  昨晚国足频频用局部娴熟的配合撕开对方的防线,进球后打起地面配合来更加自信和坚决。下半场中国队更是出现纯技术流的打法,让人目不暇接。赛后小将武磊透露:“我们近期一直观看学习巴萨的录像,研究他们的传切特点。今天比赛中,中前场队员距离衔接紧密,谁拿球都有较多的出球点,所以能打出漂亮的配合,这会是中国队今后的努力方向。”

  国足之忧

  论身价 日本=1.5倍韩国=3倍中国

  这几年中超虽说打得如火如荼,但就球员身价而言,在中日韩三国中仍是最低的。据欧洲权威《转会市场》网站评估,中国队总身价仅为867.5万欧元,平均到每人约为37.7万欧元。中国队身价最高的是恒大球员张琳芃,为80万欧元,郜林以72.5万欧元排名第二,大连阿尔滨队长于大宝以62.5万欧元位列第三。

  韩国全队身价为1770万欧元,参加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郑成龙和廉基勋身价最高,分别为180万欧元和150万欧元,恒大中卫金英权以110万欧元排第四,韩国队中有7人身价达到百万欧元。

  虽然本次日本队23人名单所有球员均来自日本国内,7人还是首次入选国家队,但全队总身价仍然高达2630万欧元,是中国队的三倍多,平均每名球员的身价约114万欧元,其中有20位身价超过了100万欧元,身价最低的铃木大辅也有50万欧元。

  数海归 31比107比133

  海归是衡量一国足球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截至7月18日,中国留洋球员共有31人,其中26人效力于欧洲联赛,但无一人在欧洲五大联赛立足,绝大多数在葡萄牙乙级甚至丙级联赛效力,在第四级别联赛踢球的球员多达11人。这一数字不及韩国133留洋人数的零头。再说质量,韩国有10人在五大联赛踢球,而能在欧洲联赛立足的共有38人。至于联赛级别,韩国有79名球员在各国第一级联赛中踢球。

  日本队更厉害。虽然他们在海外踢球的球员人数为107人,不及韩国的多,但他们有51名球员在欧洲踢球,是亚洲拥有最多在欧洲联赛踢球球员的国家,其中15人效力于欧洲五大联赛。

  看年龄 27.4比25.1比24.7

  年轻人是球队的未来,而中国队此番参赛球员平均年龄为27.4,是中日韩三队中平均年龄最大的球队。

  东道主韩国队主帅洪明甫已开始以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韩国国奥队球员为班底,重构韩国国家队,这使该队平均年龄由之前的26.3岁降至24.7岁,报名参赛的23人中,有8名球员是首次代表韩国队参赛。日本队平均年龄倒是比韩国队大一些,不过也只有25.1岁。这23人全部来自J联赛,15个首次入选国家队,其中5人都是90后。

  (李立 刘大伟 )

【编辑:于晓】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