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田径优势项目仍稀少 选拔培养制度需反思

2013年08月14日 09:2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田径不能把希望仅寄托在“可遇不可求”的天才型运动员身上,而需要就人才选拔、训练方法、比赛策略等进行探索、思考,才不会有人才和项目的断代

  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开幕仅3天,中国田径就找到了新的话题:张培萌触及极限,让不少人振奋于中国短跑提速;谢文骏、江帆铩羽而归,又让男子跨栏“后继无人”老话重提。

  田径历来是中国体育在世界赛场上的一个短板,回顾1983年至2011年的13届田径世锦赛,中国选手共获10金10银11铜,列第十五位,尚不及仅参赛3届和两届的苏联和东德。

  世锦赛上的起落,好似中国田径发展史的注脚。1983年朱建华夺得赫尔辛基世锦赛铜牌后,30年来中国男子跳高再无建树;1993年“马家军”包揽女子3000米奖牌、王军霞问鼎女子万米、刘冬斩获女子1500米金牌,20年来“斯图加特奇迹”成为绝响;2003年刘翔在巴黎横空出世,4届世锦赛拿下1金2银1铜,如今男子110米栏再难称雄。

  好似书写一部断代史,中国田径每10年都能在世锦赛上找到新的金牌增长点,却总也避免不了随着人才断档而来的项目断代。30年来,唯有女子投掷、竞走能保持微弱的优势,即便如此,中国田径也遭遇过1997年雅典世锦赛和2001年埃德蒙顿世锦赛两次奖牌数“零的尴尬”。

  相比美俄的全面强势,中国田径失之于优势项目数量稀少;相比于牙买加的短跑和肯尼亚的长跑,中国田径的优势项目则基础不牢。即便具备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偶有出现,却是建立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匮乏的专业运动员基础之上,犹如浮沙建塔,终不能久。而天才选手的横空出世和不可多得的彪炳战绩,也常常遮蔽中国田径仍存的问题。

  中国田径的希望不能仅仅寄托于“可遇不可求”式的天才选手,中国田径更需要反思项目提高和人才培养的方式,尤其在特别强调身体素质的短距离径赛项目和已有优秀运动员涌现的优势项目上,就人才选拔、训练方法、比赛策略等进行探索、思考、尝试和传承,才不会再有人才和项目的断代。

  2013年距离1983年刚好是第三个10年的发端,张培萌和苏炳添究竟是一个短期话题,还是中国田径告别“断代史”的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