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胡凯不惊讶张培萌成绩:决赛大赛经验不足

2013年08月14日 11:0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26岁的北京小伙儿张培萌在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10秒整的成绩,追平了黄种人的100米纪录。他的速度让日本田径界尤为关注,甚至有日本网友质疑中国研发了检查不出来的中药!本报记者采访了和张培萌一起训练了四年的师兄胡凯,听他讲讲10秒飞人是怎样练成的。

  11日,中国短跑名将张培萌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10秒整的优异成绩,打破了由他自己保持的10秒04的全国纪录。虽然张培萌以极其微弱的劣势未能跻身决赛,但他同样创造了历史:追平了黄种人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佳战绩。

  张培萌还有多大的提升空间?他能突破10秒大关吗?他能成为第一个站在世锦赛和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赛场上的亚洲选手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天走访了张培萌的师兄胡凯。胡凯原来的教练、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李庆就是张培萌现在的教练,他俩曾在李庆的指导下一起训练了4年时间。可以说,除了李庆,胡凯是在男子百米项目上最了解张培萌的人。

  “张培萌跑10秒我并不吃惊”

  胡凯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张培萌在男子100米预赛和半决赛中的表现。在预赛中,张培萌在逆风0.2米/秒的情况下跑出了10秒04,平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晋级半决赛。半决赛,风速为0.4米/秒,张培萌在后半程一度居第4,冲刺阶段被法国选手勒马特雷追上。最终,张培萌和勒马特雷的成绩都是10秒。通过比较千分之一秒,张培萌不敌对手。

  胡凯在点评张培萌的整体表现时说:“他的表现非常好,特别是预赛中的节奏,控制得很好。我感觉他半决赛时的节奏不如预赛时好,没有预赛时那么流畅。半决赛的多位选手都比张培萌实力强,他处于拼对手的位置。在落后的情况下,张培萌的节奏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压线时也不够充分,可能是大赛经验不足吧。如果压线时的细节处理得再好一些,张培萌可能就击败勒马特雷了。”

  对于张培萌最终跑出的10秒整的成绩,胡凯说他一点儿也不吃惊,就是为他没有闯进决赛感到特别惋惜。“预赛在逆风的情况下,张培萌都能跑出10秒04,所以半决赛跑出10秒很正常,他完全具备这样的实力。”

  “张培萌的成绩是‘中国制造’”

  据媒体报道,张培萌今年在多项比赛中表现突出得益于此前在美国接受的强化训练。对此说法,胡凯称不敢苟同。他说:“不能否认美国的短跑实力强,但他们不了解中国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特点,更不可能制定出符合中国运动员特点的训练方式。张培萌这次的成绩完全是‘中国制造’,是他与中国教练及团队协作的结果。”

  据胡凯介绍,张培萌去年没有去美国训练,从夏天开始跟着李庆训练,完成了整个冬训。李庆发现张培萌的起跑环节不好,于是开始改进他的起跑技术。胡凯说:“张培萌最初是跑200米的,200米起跑,选手并不是并肩出发。后来他又开始练100米,所以不太适应起跑,总觉得自己没有优势。另外,张培萌的绝对力量也不行,导致无法把绝对力量转化为跑动的力量。练了大约半年之后,张培萌的力量有提高,深蹲的重量比原来提高了20公斤。从今年几项比赛来看,他的提高非常明显。如果张培萌早一些在国内跟着李庆练,可能去年奥运会就能出成绩了。”

  “张培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张培萌出生在体育家庭,父亲是撑杆跳高运动员,母亲是跳高运动员。可以说,张培萌继承了非常好的运动基因和运动天赋。胡凯也认为张培萌的先天条件非常好,“他的天赋没的说,1.87米的身高最适合短跑,而且步频比较快。如果张培萌能够把步频和步长实现完美结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张培萌今年只有26岁,26岁至28岁是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哪怕到了30岁,仍能保持很高水平。张培萌只要坚持系统训练,不出现大的伤病,突破10秒大关是早晚的事。我对他充满信心。其实,张培萌这次半决赛的压线处理得好一些的话,可能就跑进10秒了。”

  除了张培萌这次跑出10秒,此前日本选手伊东浩司也创造过同样的成绩,那还是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这是黄种人仅有的两次在男子百米项目上达到10秒的纪录。那么,10秒是不是横在黄种人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呢?胡凯表示,我并不认可“黄种人天生不适合短跑”这种说法,“黄种人的体质确实不占优势,比如爆发力不行,但完全可以在其他方面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打磨节奏和技术实现提高,未来完全有可能与黑人运动员一试高下。”

  本报记者 高炜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