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运击剑冠军海德曼:在中国你永远不会感觉厌倦

2014年04月17日 11:10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与其搜肠刮肚找一堆形容词,不如把这句现成的时髦语送给布丽塔·海德曼——你这么厉害,你家人知道吗?

  奥运冠军的光环之下,这位德国美女剑客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的观点,尝试不同的人生角色,比如中欧文化交流大使、德国足球形象大使、电视节目主持人、作家等等,她的兴趣范畴还涉及音乐、时尚、赛车以及新能源的环保事业。

  “我想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退役,然后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会有一个新的开始。”甜美笑容难掩疲惫,但海德曼很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在她看来,不是每个运动员都有这样的机会。

  与海德曼约定的采访时间是下午1点。阳光明媚晃眼,酒店大堂并不嘈杂,她独自在前台办理退房,没人认出这个身材高挑的姑娘其实是国际剑坛的体育明星。“我觉得英语会更好。”究竟以何种语言进行交流,海德曼纠结了一会儿,给出了答案。但没聊上几句,她又不自觉地切换到中文模式,“怎么了”、“对”、“是这样吗”出现的频率最高。

  海德曼的弟弟长期居住在北京,还娶了一个中国太太。亲上加亲,无形间拉近了这个德国家庭与中国的距离,今年复活节前,就连妈妈也忍不住来团聚。“在中国,你永远不会感觉厌倦,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在快速变化,人们也都特别有意思。”海德曼自称是吃货,她可以不假思索地报出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鱼香茄子等一堆经典菜名,“我不会做饭,但我的德国男朋友特别能干,就像上海男人一样。”

  从17年前跟随父母去桂林旅游算起,海德曼根本记不清来过中国多少次,“现在每年七八趟,因为工作的缘故,目的地主要在上海。”尽管经常出入新天地与高档酒店,但这个德国姑娘对于中国最普通的市井生活情有独钟,价格便宜的街边足疗一直让她津津乐道。“相比繁华的都市,我更愿意去那些未受商业开发侵扰的地方,不用修饰,原汁原味。”海德曼提到了曾经去过的香格里拉、丽江,“遗憾的是,现在那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对于海德曼而言,没有什么比文字更适合记录见闻与感悟了。最近,她正在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预计今年九月会在德国出版。中文版的名字尚未确定,大意是“欢迎来到反差之国”——传统的蓄势与现代的张扬,历史的沉淀与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德国人都不清楚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就负责给他们介绍一下,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中国观。”

  写中国,对海德曼来说毫无难度,除了丰富的素材,她还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大学毕业论文就是以中国的风能产业为主题。“中国各个领域发展太快,新能源的价值日益凸显,将来我会做一个项目去加深人们对于环保的理解。”

  相比奥运备战周期,如今的海德曼少了几分训练的压力,但辛苦程度一点也没降低。这次来上海,她的首要工作是给知名小提琴家安德列·里欧的音乐会当嘉宾,同时担任现场翻译。“你知道,我爱玩音乐,能够近距离跟他们合作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前阵子,海德曼帮助央视一起采访拜仁俱乐部,参与制作德国足球的纪录片。“我只看国家队的比赛,因为我住在科隆,训练在勒沃库森,两座城市的足球是死敌,让我选择的话太为难了。”

  巴西世界杯也被写进了海德曼的日程表,比赛第一周,她将作为德国国家电视一台的主持人与德国队呆在一起。“那些球员我都认识,采访起来会比较容易。”海德曼对于拉姆印象最好,“表现稳定,值得其他队友信赖,”然后她用手比划了一下,“但是个子不高。”又一爽朗笑声再次响起,在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中,这样的笑声几乎没有停过。

  本报记者 黄春宇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