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华办田径赛期待双赢 胡凯现场解说肖天观战

2014年04月30日 08:4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把项群赛放在校园里和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同场进行,这还是头一次”

  4月24日下午,当清华大学物理系大四学生何嘉骥走到学校东大操场门前时,他本以为自己接下来的比赛会像前几年一样波澜不惊地进行下去。这一天是清华大学传统的“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提前项目的比赛,这项赛事今年已经进行到了57届,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马杯”。何嘉骥的名字,出现在男子5000米乙组比赛的秩序册上,对于已经接近毕业的他来说,这天的比赛算得上是“谢幕战”,“最后一次参加‘马杯’,多少有些感伤。”

  走进体育场之后,何嘉骥的感伤变成了惊讶,在5000米起点的不远处,他发现了一些“不速之客”:操场北侧,全运会冠军王宇、世锦赛前八选手张国伟正在参加男子跳高比赛;再往旁边的沙坑看,室内世锦赛上夺得男子跳远世界亚军的李金哲溅起的沙粒拍打在周围的观众身上。这是怎么回事?主席台两侧各挂着的一条“2014年中国田径跳跃项目精英赛”横幅回答了这个疑问。“把项群赛放在校园里和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同场进行,这还是头一次。”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沈纯德说。

  操场上忙碌的不只有运动员,还有担任解说的前世界大运会男子百米冠军胡凯,昔日的“眼镜飞人”,如今已经是清华大学的团委老师。在这个下午,他完全有资格要“双份工资”,因为他不仅要解说全国跳跃精英赛4个项目的比赛,同一块场地上“马杯”的解说也马虎不得。两个比赛没有“主角”“配角”之分,双方的重要性也是旗鼓相当。当何嘉骥以及同组的选手跑过跳高场地的时候,正在冲击冠军的王宇也必须停下来给他们让路。而看台观众给予学生运动员的喝彩声,也丝毫不比全国冠军少。

  “比赛放在校园内进行,一方面学生给选手加油,为选手比赛创造好的氛围;同时也能够为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这正是现场观战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希望看到的场面。比赛期间,肖天也没有闲着,不仅要为跳跃精英赛的选手颁奖,还要为“马杯”5000米比赛鸣枪,“将跳跃项群赛放在校园中进行,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肖天说。何谓双赢?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给出了更详细的解释:“比赛放在校园内进行,一方面学生给选手加油,为选手比赛创造好的氛围;同时还能够为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沈纯德也认为,在学校内比赛办赛成本低,同时学生能够和运动员近距离接触,有利于营造气氛,帮助运动员赛出好成绩。“下一步我们打算将比赛与校运会全面融合,放在周六、周日,这样能够来的学生观众就更多了。”

  跳高的比赛接近尾声,为王宇加油助威的喊声更加高涨,这位第十二届全运会冠军,目前也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更是清华大学悠久田径传统的书写者之一。

  为什么选择将比赛放在清华大学?“马约翰杯”和“第57届”几个大字,代表着一段历史和一个传统,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田径世锦赛,到现在也不过是14届而已。冯树勇表示,清华大学悠久的田径传统正是其底蕴所在。

  这样的田径传统,便是打造田径文化的基石。胡凯认为,校园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下是竞技体育的发起者,校园也是中国群众体育基础最好的地方,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校园大家更看重的是一种文化,就像在欧洲,很多看田径比赛的人并不都是去看明星的,他们愿意在周末坐在那里看一个挑战人类极限的项目,”胡凯说,“这次合作算是开了先河,这种尝试可能会成为未来田径发展的基石。”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