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乒令乒乓运动"审美疲劳" 改规则非灵丹妙药

2014年05月06日 08:5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不管赛前中国队和媒体如何营造 “夺冠的悬念”,东京世乒赛的结局还是没有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中国队把乒乓球运动一次次带入更高境界,但也不可避免地让球迷产生了“审美疲劳”。

  改规则非灵丹妙药

  几乎每届世乒赛,大家都会关心国际乒联有没有新的规则出台。很多人指望新规则成为灵丹妙药,既能遏制中国队一家独大,又能让乒乓球运动一夜之间世界流行。

  本届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不负众望”又推新政:从2015年开始,各队参加世乒赛单项赛的单打运动员名额上限,从目前的7人缩减到5人,东道主可以选派6人;双打项目的参赛人数上限,从3对选手减为2对选手,并允许双打选手进行跨国组合。

  明年世乒赛将在苏州举行,这意味着中国队能派出6名选手参赛。看起来,新政对中国队的影响并不大。

  允许跨国配对,可能会减少中国队双打的金牌数,但这本来就是中国队的提议。从去年巴黎世乒赛丢男双和混双金牌来看,中国队更看重的还是奥运会和世乒赛团体赛。中国队总教练刘国梁也表示,“通过跨国配对,希望能为其他协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其实不应该减少双打名额,这样中国选手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改规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队,但对其他协会的影响也不小。比如从7月1日起,塑料球将取代赛璐珞材质的乒乓球。此前,国家二队已经试打新球。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选手凭借较强的实力,很快就能适应新球,而有些外国选手至今还没见过新球。新加坡女队主教练井浚泓告诉记者,“9月亚运会还是用旧球,所以对新球完全没有了解过。”

  德国队教练朱小勇认为,“减少参赛名额有些帮助,但改革步子还是不大。对外国选手来说,让中国队开放训练才是最重要的,但这是无望的。”

  造明星不必是冠军

  世界顶尖选手几乎都参加了本届世乒赛,但真正受到关注的明星几乎没有。从市场推广的角度来说,乒乓球项目的影响力不够。时下,足球、篮球、网球是“主旋律”,它们抢占了绝大部分的体育市场,拥有最广泛的认知。

  乒乓球要造出巨星确实不容易,然而,明星的引领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奥运冠军王励勤认为,可以把乒乓球包装成“高大上”,通过运动员的个人魅力来提升运动本身的吸引力,“这需要花心思,也要有专人的策划。”

  国乒开启第三次创业,刘国梁有意把张继科打造为超级明星,希望他能够成为中国乒坛的“李娜”或者“林丹”。世乒赛决赛,张继科输了球,可能有人会说:“这还怎么打造成明星?”其实,很多球迷喜欢的是张继科不羁的个性,而不是喜欢一台“赢球机器”。在国际乒联年会上秀英文的张继科,和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张继科,相比之下前者的魅力可能更大。

  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一直希望乒坛出现费德勒这样的巨星,但还是需要踏踏实实做事。羽毛球同样属于“弱势项目”,甚至屡屡传出会被踢出奥运会,但中国的“超级丹”为这项运动注入了强大的魅力。除了竞技成绩,个性、着装、曝光率等都是林丹提升魅力的重要手段。林丹的成功有自己努力和天赋的因素,也有背后团队运作的功劳。 (本报东京5月5日专电 特派记者秦东颖)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