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健身行业任重道远 助力全民健身发展

2014年05月10日 13: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武汉5月10日电(王曦) 《2014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发展报告》日前发布,这是体育用品专项门类的首次报告。不过,令外界担忧的是,目前在中国,健身活动参与频率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

  该报告显示,中国每周参与健身活动少于一次的人群比例高达62.58%。而参与健身的人群中,超过半数会选择户外健身,健身房参与健身活动的比例仅为6.60%。

  “30年前,我来到中国时,看到工厂里到处是做早操的人,但现在很少看到有人在做广播操。”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秘书长罗伯特·库克透露,现在有超过45%的中国人平日很少参与体育运动。

  在他看来,“没有活跃的大众体育活动,没有庞大的运动人口,就不会有繁荣的市场。”

  而对于当前健身产业面临的问题,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彭晓指出,一是健身产业需加强产品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平民化趋势;二是提升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与水平;三是开展网络营销业务,拓宽出口渠道;四是采用多元化营销手段。

  正因如此,此次博览会期间,“创新”理念成为与会各方最多提到的词汇。例如,作为最大参展商之一的舒华此番推出了笼式多功能运动场馆和户外综合训练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为解决锻炼场地有限的问题,企业独辟蹊径地开发了笼式多功能运动场馆这一项目,从而有效缓解了全民健身运动场地不足的状况。

  “全民健身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健身行业应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该负责人指出,“创新”理念不光包括产品的创新,同时还包括营销、服务等众多环节。他指出,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如果能够及时创新,并有效推广大众体育项目,极有望获得未来时期可持续性发展的机遇。

  对此,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桦强调,“以创新为起点重新构建核心竞争力必然成为未来一个时期行业各方需要破解的关键命题。”此前他曾多次对记者表示,对于经历十余年发展的中国体育产业来说,当务之急是由“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

  他表示,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将成为中国体育用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体育用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值得期待。“政策的引导和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将有效带动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对于全民健身,有着20年健身器材营销经验的深圳好家庭董事长张佳华深有体会。他认为,全民健身的开展为中国健身行业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良机。尤其是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锻炼人群的年龄、需求等要素进行专门性研发生产,并使之最终惠及到每个人身上。

  作为中国健身管理服务行业领头羊的英派斯董事长丁利荣也认为,企业必须将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品牌战略上进一步聚焦和精准定位,不断完善企业品牌战略。

  他告诉记者,中国体育用品产业保持增长的最根本出路就是开发客户、创新产品和拓宽渠道。丁利荣强调,在全民健身的背景和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体育器材已经不再是一件简单的耐用消费品,而应成为一部可以让大众从中得到快乐的终端。

  不过,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彭晓坦言,在中国,家庭健身器材使用习惯普及率不高且使用率偏低。其中,在参与健身的人群中,只有30.57%的受访者使用过家庭健身器材,有12.64%的受访者每天使用一次家庭健身器材。

  对此,有着百年历史的欧洲品牌BH全球CEO帕博罗告诉记者,在中国,培养公众的锻炼习惯是目前健身行业最为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并不景气的当下,创新更应被视作其实现“突围”的最有效途径。

  他认为,与其在产品上“小修小补”动脑筋,倒不如制定规划出新的“规则”,即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符合时代科技发展脚步。他举例说,电商概念的引入,以及与电子产品的结合是当前健身制造行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对于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李桦强调,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大环境进入了“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由此“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他说:“要想获得这场变革战争的最后胜利,最关键的‘武器’就是创新。”而创新则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