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争议红牌引发国安不满 球员竟拽下主裁手中红牌

2014年07月28日 09:07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中超第16轮,客场作战的北京国安队2-2战平了长春亚泰。

  这场比赛的争议点出现在第11分钟,当时长春亚泰队发角球,国安后卫李运秋倒地用手挡出了冯仁亮的射门。主裁判本没有看清,但是他在助理裁判的提示下判罚了点球。而此后当亚泰准备罚点球的时候,主裁判同样在助理裁判的提示下,向李运秋出示了红牌将其罚下。这张红牌赛后引起了不小反响。 扬子晚报记者 汤敏

  点球+红牌 “御林军”不满 球员一把拽下主裁红牌

  比赛进行到第11分钟,亚泰开角球,国安防守失误让亚泰队员找到射门机会,而2号李运秋在门前用手挡出了对手的射门。结果主裁判并没有看清这个动作,在与助理裁判的沟通下最终判罚了点球。这个判罚也造成了现场的混乱,国安队员纷纷上前与主裁判和助理裁判员提出异议。不过点球判罚已不可更改。

  而在亚泰埃尼奥准备罚点球的时候,主裁判本来已经准备吹哨罚球了,但是此时助理裁判再次与主裁判有沟通,主裁判最终向李运秋出示了红牌将其罚下场。而这张红牌,让国安队员十分不解,包括马季奇、郎征、张呈栋等多名国安队员都跑上前与主裁判理论。

  本来就被判了点球,而就当要罚球时主裁判却突然又将李运秋罚下,让国安少一人作战,国安队员无法接受。当主裁判向李运秋掏牌的瞬间,郎征情急之下甚至一把把主裁判要举起的红牌给拽了下来。

  前北京国际裁判崔宝印:点球该判 红牌太重

  对于这张红牌、已经退役的北京国际裁判崔宝印认为点球判罚正确,但是不应该向李运秋出示红牌,甚至出示一张黄牌都显得勉强。

  崔宝印对李运秋的这次手球犯规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手球直接影响了球进门,应该是红牌,但是李运秋是乱中皮球打在手上,而且皮球运转的方向不是直奔球门,球是向门框外滚动的,所以这不算直接影响得分的,判罚点球是正确的,给不给黄牌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没有影响得分但影响了对方的进攻可以给黄牌+点球,点球没问题,给不给红牌我觉得不应该给,黄牌勉勉强强可以给。”

  随后崔宝印还认为这场比赛的裁判组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这两个裁判应该是主裁拿主意,因为他看不清发生的情况,他看不清那是他的责任,助理裁判的提醒也不够,他们应该交流下,这个球是不是影响球进门了,是不是影响进攻机会了,这是有区别的,感觉助理裁判那个方向看到应该是球奔门去的,主裁判应该判断这个球是不是直接影响了得分。”

  而《体坛周报》著名记者、资深中国足球专家肖良志也有不同看法,“李运秋倒地像守门员一样用手把皮球挡出,点球无误。在小禁区如此明显破坏进球的动作,红牌无误。至于某电视台裁判专家所说的皮球没有滚向球门,纯粹是睁眼说瞎话。”

  解读FIFA规则 李运秋经验不足吃了亏

  从视频录像可以看出,李运秋在冯仁亮起脚射门瞬间,有个向前挺胸封堵的动作,同时他的重心逐渐向左侧转移,但是手并没有夹紧。最终的结果就是,球的运行方向与李运秋的倒地方向相一致,最终球被李运秋的左手挡住并明显地改变了运行方向。应该说,判罚手球是没有问题的,争议点在于是否应该对李运秋出示红牌。

  关于李运秋的禁区内手球是否该出红牌。FIFA规则记述如下:用“故意”(deliberately)的手球,阻止了一个进球,或是一个绝对的进球机会。两个关键点,一是“故意”,二是“进球或绝对的进球机会”。这个规则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苏亚雷斯的那个手球,在门线上双手举起,将即将飞进球门的球拍了出去,这个球换任何一个专业足球裁判员,都会点球+红牌,毫无争议。

  而李运秋的这个动作,可以确定的只有手触到了球这一点,而“是否故意”和“是否破坏了绝对进球机会“,都是需要裁判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的。换句话说,裁判说是就是,裁判说不是就不是。从判罚来看,提示主裁判出示红牌的助理裁判应该是认定李运秋是故意手球,并且挡出的是一个必进球。

  从这一点看来,好像李运秋的红牌有那么点“冤”,因为这并不是像苏亚雷斯那样是个特别典型红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后卫在防守或者封堵时,都会有意识地将双手背到身后,就是为了不给裁判挑刺的机会,而情急之下李运秋却没有将双手夹紧,这样就给了裁判员做判断的机会,判罚有可能对自己有利,也有可能对自己不利。试想,如果当时李运秋是将双手背后去封堵,进不进球不说,红牌至少是可以避免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李运秋吃亏在了经验上。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