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斯杯走过十年徒剩空壳:彼时冠军赛 如今练兵场

2014年08月05日 10:51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十年前初创时,斯坦科维奇杯洲际冠军赛曾与姚明一同被视作世界篮球史上最伟大的“中国制造”。彼时的斯杯植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市场,被许以汇集各大洲冠军球队的厚望。然而早在六年前,曾经的“洲际冠军赛”就已被摘去了名字中的“冠军”字样,如今则更是沦为各队锻炼新人的练兵场。

  也许是受去年广州遭受冷遇的影响,本届斯杯将举办城市定在了篮球资源贫瘠的河南洛阳。这里没有职业球队,也鲜有举办大型篮球赛事的经历。或许,正是资源的相对匮乏催生了观赛的需求,过去这段日子,在能容纳4.5万人的洛阳新区体育馆内始终宾客满座。

  然而,表面的繁荣却难以掩盖比赛质量的下滑,更不符合赛事起初的高端定位。今年斯杯,俄罗斯队派出的是清一色的青年军阵容,其中没有任何球员有职业联赛的经历,而在安哥拉男篮的名单里,仅有两位球员出战了去年的非洲锦标赛。唯一勉强算得上正牌军的斯洛文尼亚队则缺少了德拉季奇、罗贝克两位绝对核心。在这又一届星光黯淡的斯坦科维奇杯中,球场上到处充斥着令人感到陌生的面孔。不过,对于斯杯如今的尴尬现状,并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就在前两天,洛阳新区体育馆内的现场观众中仍有不少人称,对斯杯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那个各大洲冠军云集的赛事,而情怀也就成了吸引他们来到现场的重要因素。

  2006年,诺维斯基、帕克、巴博萨等一众NBA球星的参赛曾造就了历史上竞技水平最高的一届斯杯,也让其一度有了“小世锦赛”的美誉。然而,从最初的辉煌到如今只能依靠贩卖情怀吸引眼球,斯杯的沦落如此彻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市场不景气,就连冠军奖金也从首届的10万美金一路缩水到今年的不到3万美金。对此,舆论的声音始终将矛头指向赛事组委会的经营不善,但事实却未必这么简单。

  当年一手创立斯坦科维奇杯的,是时任国际篮联主席的程万琦先生,目的则是给彼时尚未与国际完全接轨的中国男篮创造更多的高质量比赛机会。据其回忆,首届斯杯开始前,为拉赞助以及邀请高水平球队,自己曾费尽心血,甚至不惜动用大量人脉关系。两年后,当作为掌权者的程老卸下了身上的重担,斯杯也迎来了由盛及衰的拐点,个中意味令人玩味。

  同样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斯杯初创时正值姚明在大洋彼岸蜕变成为超级明星的当口,也是中国篮球市场发展最为蓬勃的阶段,而国字号球队空前的受关注度,成了赛事品牌效应的最大保证。近年来,随着中国男篮在亚洲赛事中接连创造尴尬成绩、又迟迟未能出现接过姚明大旗的新核心,斯杯、甚至整个男篮运动在国内所遭受的冷遇也就不难理解了。

  竞争对手水平无法保证,出国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连作为中国男篮对于斯杯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本届斯杯开始前,球队主帅宫鲁鸣就曾明确表态,这只是亚运会前的给所有队员的一次练兵机会,正如其在比赛中均摊上场时间的战略安排一样。而这样的态度也将斯杯彻底地推向了悬崖边缘。

  走过十年,斯坦科维奇杯没有看见春天,却已步入了暮年。

  本报见习记者 谢笑添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