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没时间”是制约人们健身首因 每天1小时都难

2014年08月06日 10:0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蓝皮书主编、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刘国永说,“没时间”不应成为缺乏锻炼的借口。“时间完全可以挤出来。其实这反映出很多人健身意识不强,还没把健身看做等同于衣食住行的生活要素。”

  我国首部群众体育蓝皮书——《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4)》昨日在京首发。该书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内容全面,数据翔实。据该书公布的2013年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结果,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其中城镇居民为59.8%,乡村居民为35.6%。经常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2.7%,比以往的调查结果增长了4.5%。

  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难!

  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份用于全民健身经费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国用于全民健身经费共197.59亿元,其中用于场地设施147.24亿元,占74.51%;用于开展活动33.27亿元,占16.84%。

  针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多年下降的状况,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该文件落实情况如何,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开展了为期4年的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落实文件现状不容乐观,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学校比例为59.2%。也就是说,超过4成的学校不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要想让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蓝皮书主编、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说。

  经济实惠,百姓多选健步走

  为及时了解我国城乡居民体育健身变化趋势,国家体育总局从去年5月开始,在北京、内蒙古、吉林、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甘肃、重庆、云南等10个省(区、市)30个城市的243个街道(乡镇)对20~69岁的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及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取有效样本43629例。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长呈“马鞍形”:在20至39岁间,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呈降低趋势;40岁以后,随年龄增大这一比例又开始增加。

  人们选择的健身方法方面,健步走(39.8%)、跑步(13.9%)、乒羽等小球项目(11%)和足篮球等大球项目(8.2%)排名前4。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参加健身的方法仍过多集中在健步走、跑步这样的“省钱”项目上。

  调查结果显示,10省(区、市)城乡居民在健身意识、参与度、方法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但与以往的同类调查结果相比,城乡的差异明显缩小。身高平均数方面,城镇男性为172.2厘米,乡村男性为170.6厘米;城镇女性为159.9厘米,乡村女性为158.5厘米。

  为啥不健身?没时间呗!

  现如今,尤其在城市里,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强度大,健身时间明显不足,成为制约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首要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经常锻炼”、“偶尔锻炼”还是“不锻炼”的人群,均认为“工作忙、家务忙无时间”是影响其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障碍。

  蓝皮书主编、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说,“没时间”不应成为缺乏锻炼的借口。“时间完全可以挤出来,其实这反映出很多人健身意识不强,还没把它看做等同于衣食住行的生活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群众对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依然较大,6.7%的人提出“缺乏场地设施”是影响健身的障碍。刘国永称,“国家将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同时也要动员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本报记者 黄志阳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