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奥会圣火明城墙上冒雨传递 林丹遭围堵

2014年08月08日 16: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南京8月8日电 (记者 申冉)“南京明城墙承载了古老的历史,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从古至今体育精神传承,今天来参加火炬传递的既有中国人,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古今中外都在这座古城墙上汇聚,有着非凡的意义。”8日上午,在南京明城墙上举行的2014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传递仪式上,作为其中唯一一个以家庭形式参加火炬接力的接棒手,穿着运动服的希腊驻上海总领事卡尔佩里斯兴奋地告诉记者。

  当日清晨8时整,立秋后的第一场绵绵秋雨中,青奥会火炬的首场实体传递在南京明城墙东水关遗址公园小广场内举行,从这里,来自南京的青少年和世界各地的友人104名,将沿着明城墙,环绕整个南京老城区进行圣火传递仪式。

  仪式一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奥林匹克会旗入场,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奥林匹克会歌。

  南京青奥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象征和平、友谊、青春和梦想的南京青奥会火炬,从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希腊雅典,来到东方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跨越了204个国家和地区,历经9000多万人次的传递,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写下了富有创意的新篇章。”

  “8天后,来自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将汇聚南京,共同为青春喝彩、为梦想启航,共同演绎一场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文化盛会、青春盛会。”他鼓励所有参加赛事的年轻人,“都能够始终在青奥圣火的照耀下,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召唤全世界青少年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搭建多样文化、多元文明交流互信的桥梁,促进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的梦想相通相融,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后,虚拟火种被转化为实体火种,火种护卫队提取火种灯,并用实体火种点燃采火棒。

  第一棒火炬手、15岁的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学生平鑫宇从南京青奥组委执行主席、中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手中接过已被熊熊点燃的火炬,迈开轻盈矫健的步伐,从东水关遗址公园拾级而上,在明城墙口,将火炬将给第二棒火炬手苗芃芃,火炬沿着明城墙,开始了全长5200米的传递。

  10时整,火炬经过包括奥运冠军林丹、青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希腊驻上海总领事卡尔佩里斯等人在内的45名火炬手的传递,中途经过明城墙的标志性建筑、美丽的中华门城堡,来到集庆门城墙。

  在这里,最后一棒火炬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男子击剑世界冠军仲满持火炬跑入收火仪式现场,点燃火种盆。当火种护卫队上台从火种盆提取火种至火种灯时,缪瑞林宣布:“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共筑未来线’火炬传递活动圆满结束!”

  作为本场火炬传递中唯一以家庭形式接棒的希腊驻上海总领事卡尔佩里斯一家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除了卡尔佩里斯和其夫人、中国姑娘徐莉之外,他们的三个孩子也跟着一起跑上了南京的明城墙,6岁、5岁、3岁挨个儿排下来的两女一男三个混血孩子,在参加活动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虽然面对镜头显得有点害羞,但看到父亲结果燃烧着的火炬,他们也兴奋地一边欢笑一边沿着中国古老城墙跑了起来。

  身为奥林匹克精神发源地的所在国国家代表,卡尔佩里斯在火炬传递后的采访中告诉记者,“奥运精神是人文的,这次全家参加运动会,就是延续了需要大众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我们非常自豪,也非常开心能够参加这个活动。孩子们虽然很小,也希望他们能了解奥林匹克精神。”

  “这次是年轻人参加,希望能够给年轻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今后能够更多的参与运动、喜欢运动和享受运动。”卡尔佩里斯对于此次青奥会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多次来南京公干的卡尔佩里斯同时还高度赞扬了这次在明城墙上的圣火传递仪式:“古城墙承载了历史,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从古至今体育精神传承,今天来参加火炬传递的有中国人,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古今中外都在这座古城墙上汇聚,有着非凡的意义。”

  而作为众人瞩目的两届奥运冠军、四届世界冠军林丹,也成为今天的焦点,在南京明城墙中华门城堡接棒的他,一出现就受到了市民和媒体的围堵,“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青奥会是非常好的平台,也是一次机会,让他们来体会一下奥运会的感觉,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经历,还有下一次机会,等到他们参加奥运会时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作为前辈和奥运老选手,林丹给即将参加赛事的年轻人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