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象奥赛期间两棋手死亡 或与赛前大量饮酒有关

2014年08月18日 10:45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男队创历史地在国际象棋世界最高级别赛事第41届奥赛中首次夺冠,一度引发网络热议。但没想到比赛已结束三天,英国《卫报》曝光在本次比赛中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事情,两名棋手在比赛最后一天相继死亡,相隔不过几个小时,其中一人是在赛场突然晕倒。国象知名网站chess24.com的记者爆料称棋手死亡很可能跟大量饮酒有关,但比赛组织方称是自然死亡。这不是国象赛场首次发生棋手猝死,《卫报》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体力、脑力消耗极大的国象比赛也称得上是“极限运动”,而部分棋手嗜酒更会让他们面临更大的健康危机。

  国象———高强度脑力劳动

  比赛密耗时长:

  此次奥赛14天要进行11轮比赛,通常一场比赛要进行6小时以上

  费脑壳压力大:

  棋盘上形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棋手突然晕倒 吓坏现场参赛者

  据英国《卫报》和比赛举办地挪威的国家电视台报道,67岁的塞舌尔棋手库特·梅尔在14日的最后一天比赛中突然晕倒,当时他正在进行马拉松似的两周比赛的最后一轮。尽管医疗急救人员很快到现场施救,但梅尔被送往医院后仍未保住性命。据现场的裁判张继林描述,梅尔倒地瞬间非常突然,吓坏了周遭的参赛者,急救人员拿着电击除颤器等到现场时,甚至有棋手误以为发生恐怖袭击仓皇逃离赛场。梅尔死后几小时,一名乌兹别克斯坦棋手阿纳尔库洛夫又被发现在位于特罗姆瑟市中心的酒店房间中死亡。不过特罗姆瑟警方随后透露,这起死亡事件没有发现任何犯罪疑点。

  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是世界国象最高级别的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本届共有来自174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名选手参赛,另有超过1000名教练、代表团官员和棋迷。比赛长达11轮,一般来说选手绞尽脑汁的一场比赛要进行6个小时以上。国际象棋是在欧美备受欢迎的项目,本届奥赛举办时也是挪威最引人关注的新闻,挪威国家电视台每天花数小时直播比赛,挪威更是花费了850万英镑承办比赛,比赛也吸引了来自全世界数千万棋迷在网络直播观赛。

  赛事组委会:这是自然死亡

  国象知名网站chess24.com的记者斯文森现场报道了本届奥赛,他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透露棋手死亡很可能跟大量饮酒有关。“这次比赛中有两天休息,在休息日的前夜不少棋手喝了很多酒。”据悉,比赛期间最吸引棋手的是知名的“百慕大聚会”,在每届奥赛期间百慕大代表团都要举办这样的聚会,棋手在聚会上大肆饮酒。国外不少国象棋手嗜酒源于平常的生活习惯,国外的国象俱乐部大都设在下班后常去的酒吧里,一些国象棋手在日间工作后去俱乐部下棋,喝点酒缓解压力,但有时候手感不佳借酒消愁也是“名正言顺”,不少棋手因此投身酒精怀抱,因为喝酒导致严重健康问题的国象名将不少,比如世界冠军塔尔、斯坦因等。

  不过,本届赛事组委会方面并未指出这次棋手死亡与饮酒有关,本届奥赛组委会的新闻发言人希特曼对棋手死亡事件进行了说明,“我们认为这是场悲剧,但这是自然死亡,这么多人集中在一起,进行如此长时间的比赛,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过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组委会方面也表示,未来他们将在提高选手应对心理和生理压力方面出台措施,降低风险。

  比赛时猝死并非首次

  国象也是“极限运动”

  梅尔并不是在赛场猝死的首位国象棋手,2000年芬兰的世锦赛上,拉脱维亚的大师巴季罗夫就遭遇心脏猝死,同年另一位拉脱维亚棋手帕斯利恩在柏林的赛场突发心脏病死亡。本届奥赛两名棋手死亡让外界再次关注国象棋手的健康问题,英国《卫报》的专栏作家莫斯表示,持续时间长的高强度脑力运动可能导致棋手身体出状况。澳大利亚顶尖棋手伊恩·罗杰斯在2007年告别棋坛,他透露私人医生曾警告他,“高强度的顶尖赛事带来的压力引发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奥赛云集世界顶尖棋手,14天的赛程进行11轮比赛,有的比赛长达7个小时。选手们在7小时的比赛中冥思苦想,计算量极大,棋盘上形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满盘皆输,这对棋手的体能和心理是极大的考验。在莫斯看来,国象也是“极限运动”。正因为如此,现在不少顶尖的职业棋手都非常注重锻炼身体,甚至聘请心理医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指导调节,以缓解压力。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二的亚美尼亚棋手阿罗尼扬在年初的维克安泽大赛期间,每天都以晨跑和健康早餐开始,为的就是保证体能与健康,因为哪怕是轻微的疾病都会影响棋手们的思考与发挥。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