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距亚运会开幕仅剩10天 韩国欲力保奖牌榜第二位

2014年09月09日 13:49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秀晨) 距离2014年仁川亚运会开幕仅剩十天,为了完成夺金目标,东道主的选手们即便在中秋节也不敢放松训练。

  仁川亚运会将于9月19日开幕,东道主韩国提出了夺得90枚以上的金牌、保住奖牌榜第二位的参赛目标。虽然从过去几届亚运会的成绩来看,韩国队要保住奖牌榜第二位并不难,但要完成夺金数量的目标,韩国选手们不敢掉以轻心。

  争排名

  中国地位难撼动 东道主要保第二位

  自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开始,中国在连续的八届亚运会上都位居金牌榜第一,而第二、三名的位置则由韩国和日本占据。具体来说,韩国在这八届亚运会中六次紧随中国位居金牌榜次席,而日本只在1982年和1994年两届亚运会上成为金牌榜上的亚军。

  作为即将举行的第17届仁川亚运会的东道国,韩国自然希望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成绩上更进一步,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以绝对优势成为亚运会霸主,巨大的差距让韩国难以超越。因此,保住第二位是他们最为实际的目标。

  韩国京乡新闻网表示,综合排名第二的竞争者并不存在,韩国需要做的只是与自己斗争罢了。

  谈及日本,京乡新闻网认为,日本的强项在田径、游泳和柔道等项目上,但是游泳和田径项目有中国选手阻截,柔道又要与韩国选手展开激烈角逐,因此,日本队能确保金牌的项目并不多。

  韩国MBN网站则表示,已经参加了16届亚运会的韩国队从未在金牌或奖牌榜上登顶,这次作为东道主,排名必然受到人们关注,而在中国基本稳居第一的情况下,能否在与日本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上风,人们拭目以待。

  争金牌

  为夺90枚以上金牌

  运动员中秋不休息

  仁川亚运会,韩国队的目标除了保住排名第二外,就是要力争夺得90枚以上的金牌。

  报道指出,中国在体操、举重、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上已经处于世界顶尖水平,而射击、游泳等项目与周边国家也拉开了较大差距,这让韩国代表团想完成夺金目标并不容易。

  为了实现目标,韩国代表团成员在中秋假期都没有休息,在泰陵和镇川的选手村里,运动员们像平常一样专心致志地训练。从1998年曼谷亚运会开始就紧随中国的韩国队,为了巩固他们的地位,在这最该休息的时间里,继续着冲刺备战。

  1998年亚运会,韩国收获了65枚金牌,此后三届的夺金数量分别为96枚、58枚和76枚。日本在这四届亚运会上的夺金数一直在50枚左右徘徊。尽管相比日本代表团来说,韩国优势明显,但是仍不能掉以轻心。

  要想完成目标,韩国队必须在射击、击剑、跆拳道、保龄球、高尔夫和网球几大战略项目上确保没有大的闪失,力争通过这些重点项目拿到45至50枚金牌。另外,柔道、自行车、骑马、赛艇、摔跤等也是韩国队的优势项目,需要力争25枚左右的金牌。其余的夺金任务则放在田径、游泳、体操等项目上。

  争票房 三驾马车是票房保障 朴孙战最吸金

  韩国《体育日报》的网站指出,有朴泰桓、孙妍在和李龙大这“三驾马车”,这场耗资4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90万元)的亚洲庆典就能保住票房。

  报道援引仁川亚组委的说法称,游泳、体操和羽毛球等项目已经卖光了门票,稳居票房的领头羊之列。朴泰桓将出战的男子200米、400米自由泳的预赛和决赛门票最先售罄。

  朴泰桓上个月23日在泛太平洋游泳锦标赛中游出了男子400米自由泳本赛季最好成绩并顺利夺冠,因此人们对他在亚运会上的夺冠期待值陡增。对于韩国人来说,400米自由泳与老对手孙杨的争夺将是最大看点。

  “体操精灵”孙妍在参与的艺术体操比赛门票也已经全部卖出,羽毛球项目因为李龙大将出战男双,门票同样早早销售一空。紧随其后的则是足球和棒球等传统项目。

  备受关注的亚运会开幕式,门票中价格最低的仅10万韩元(约597元人民币),一个月前就已经全被抢光。现在只剩下25万、50万、70万、100万元的少部分价位偏高的开幕式门票还可以买到。而开幕式上,金秀贤、张东健、PSY、JYJ、BIGBANG等韩流明星都将出席,对于平常很少能见到他们的粉丝来说,同样是难得的机会。

  不过,有些项目的门票销售则很不理想。即将承办田径项目的新建亚运主赛场能容纳6万2000名观众,气势雄伟,但是门票销售率尚不足2%。而皮划艇、现代五项、铁人三项等本就少人关注的项目,这次干脆免费让观众观看。

  本版文/记者 张秀晨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