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前乒乓奥运冠军陈静:大场面彰显群众基础

2014年10月08日 13:19 来源:晶报 参与互动(0)

  昨天,第15届益群杯乒乓球个人赛的现场来了一位大腕嘉宾,她就是曾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勇夺女子冠军的陈静。虽然已经远离乒坛,但陈静并没有真正离开乒乓球,她在广州拥有一家乒超俱乐部,业余时间打打羽毛球和高尔夫。在接受晶报记者专访时,陈静表示:“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最开心!”

  谈职业

  教书为主,乒超为辅

  晶报:你是乒乓球奥运冠军,但你已淡出乒坛好久了。能否谈谈你的近况?

  陈静:我打乒乓球很少了。我2005年在华南师范大学运动心理学博士毕业后就留校任教至今。我主要教乒乓球专业和运动心理学专业,还带乒乓球专业的研究生。

  晶报:作为顶尖运动员退役后,你怎么会想到要读到博士?

  陈静:我其实早在台北定居的那段时间,就已经读完了运动心理学的硕士。我一直对运动心理很感兴趣,到广州读书时就继续选择在这个专业深造。

  晶报:你曾经在台北待了十多年,后来为什么选择回大陆发展呢?

  陈静: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离不开乒乓球。我在2001年签约广东福地乒乓球俱乐部,代表广东打过几年乒超联赛。后来,我在广州创办陈静乒乓球俱乐部,去年我们成立了一支乒乓球男队打乒超联赛。这支乒乓球队运作两年来,在全国10支球队中算得上一支强队。

  晶报:现在你是定居广州了?

  陈静:对啊,自2005年留校之后,我就把家安在了广州。乒乓球俱乐部这一块有专人打理,我很少操心,主要是以教书为主。

  谈爱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开心

  晶报:最开始的陈静乒乓球俱乐部是以业余培训为主,后来怎么会成立一支乒超球队?

  陈静:我们的俱乐部是对外开放的,以业余和培训小孩为主。以前,如果发现好苗子我们就把他推荐到省队;自从去年我们成立乒超球队之后,我们就想自己培养自己的后备力量,做到体教结合,为运动队输送人才。我觉得这应该是未来的一种模式吧。

  晶报:你觉得乒超职业化做得怎么样?

  陈静:我觉得乒超的职业化远远不够,乒乓球一些相关的运作仍然做不到百分之百的职业化。我认为这仍然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自己在乒超这条路上也在慢慢摸索,希望为乒超的职业化做出一份小小的贡献吧。

  晶报:当球员时你是最顶尖的选手,读书后你也读到了博士。要做一定要做好,这是不是你毕生的追求?

  陈静:球员退役后选择读书,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我在当运动员时,就对运动心理学很感兴趣,认为这对运动员很重要。读书以后,后来还跟球队——我这几年一直在跟国家乒乓球男队做心理辅导,跟运动员接触比较多,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总之,无论做运动员也好,搞运动心理学也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开心。

  谈益群杯

  大场面彰显群众基础

  晶报:当老师后,你平常打乒乓球多吗?

  陈静:看的比较多,自己打的比较少。所以,我觉得我自己也要慢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应该是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每个人必须有一两样自己的爱好,无论是运动还是艺术。

  晶报:你除了乒乓球之外,还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陈静:有啊,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高尔夫,我有空就去玩两下。

  晶报:这不是你第一次来深圳吧?对于益群杯乒乓球赛你怎么看?

  陈静: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深圳,但来深圳参加乒乓球活动很少,今天也是第一次来现场观看益群杯。这个比赛办了15届,今天第一次看,我觉得有很多感触。我看了两场比赛,这是一个业余的比赛,你看到的这些打球的人是在真正享受乒乓球的快乐。乒乓球为什么会在中国长盛不衰?其实你看到今天这样的场面就已经明白,乒乓球在中国有这么强大的群众基础,外国人怎么赶超中国啊?

  晶报记者 高志明/文、图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