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郎平式冒险"重塑中国女排 高分过世锦赛"中考"

2014年10月14日 14:06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有遗憾,有惊喜,北京时间昨天凌晨,中国女排以亚军成绩结束世锦赛征程。

  “遗憾,因为完全有机会。”决赛中,中国队1比3不敌美国队,但双方总得分为94平。以这样的方式与冠军擦肩,主帅郎平为队员可惜,“如果细节做得更好,少些失误,我们就能赢球。”

  而惊喜是“郎家军”意大利之行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明显提升的团队凝聚力,迅速冒尖的年轻球员,执教不到两年时间,郎平让中国女排重新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郎平的回归对中国女排的战绩提升帮助极大,当中国队陷入历史低谷,她让队伍重新步入正轨,这次亚军体现了她们的进步。”法新社的点评具有代表性,在评价中国女排的表现时,舆论无不着重强调了郎平的重要性。“铁榔头”究竟凭什么将这样一支年轻的球队,从亚洲第四带至世界第二的位置?答案,是一场大胆而又充满智慧的“冒险”。

  在郎平接手中国女排以前,“无人可用”一再让前任们身陷窘境。老将饱受伤病困扰,新人迟迟难以接班,“难为无米之炊”每每成为球队成绩不佳的最大败因。可郎平却化身“巧妇”,以“大练兵”的建队思路破解人员危机。

  “现在的排球更要求体能、力量和快速,赛季这么长,靠六七个人肯定不行,这是新的发展趋势。”突破传统,定下“大国家队”的概念,郎平潜心“海选”,几乎将有能力、有特色、有潜力的老将新人一网打尽,列出一份超过20人的大名单。比赛时则根据不同目标和对手征调不同队员,模糊主力和替补的界限。“如果就那么几名主力在打,会被对手研究透彻。何况我们的队员还没到游刃有余的层面。”

  突破了原有的选材模式,接下来就是为更多年轻球员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和平台。得益于大奖赛总决赛等高水平赛事的历练,一批90后年轻球员迅速成长,也让郎平在战术变化和用人上有了更多选择。

  本届世锦赛所有参赛队中,中国女排平均年龄最小,阵中大多数球员均为首次参加世锦赛这样的顶级大赛。入选最佳阵容的主攻手朱婷还未满20岁,却已成长为球队最值得依赖的得分“武器”,袁心玥、刘晓彤、杨方旭等人的蜕变同样令人欣喜。

  “比赛太锻炼人了,过程非常扎实。作为一支年轻队伍,技术尚不成熟,能拼出最高水平,我为她们骄傲。”即便是时隔16年重新闯入世锦赛决赛,即便以亚军成绩超额完成任务,郎平眼中更看重的,始终是比赛的过程和球员的进步。“新人敢打敢拼,给中国女排注入了动力和朝气。当看到自己的努力显露成效时,应该能给我们的球队更多动力。”

  打破传统,起用新人,直面失利,郎平用看似冒险的执教方式,换来中国女排整体实力的提升。当然,正确认识球队问题、出色的临场指挥调度,以及职业精神和个人魅力,同样是“铁榔头”能够屡屡率队写下传奇的原因。在高分通过世锦赛“中考”之后,郎平为自己的调教赢得了更多信任和更大空间。对于未来,她早有清晰规划,“世锦赛检验出一些问题,必须承认和克服。如果两年后我们还这样,就是不进则退。”距离里约奥运会“大考”还有不到两年时间,郎平理性而又充满希望,“强队很多,将来就看谁进步更快。老女排也曾经过多年磨练,相信这批年轻队员会越来越成熟,变得更棒。” 本报记者 谷苗

【编辑:于晓】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