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马拉松在雾霾中完赛 专家:保护好自己

2014年10月20日 10:4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一年一度的北京马拉松开跑,约3万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跑者参加。然而天公不作美,当天北京遭遇重度污染。

  北马已经不是第一次顶“霾”而跑,也不是国内唯一有过此困扰的马拉松赛事。空气不行了,比赛要不要停?选手要不要放弃?成为赛后的议论热点。

  组委会:实在无力改期

  昨天10时左右,北京空气污染指数逼近400,PM2.5指数也接近350。不少参赛选手戴着口罩参赛,有的不知是为了作秀还是出于担心,甚至戴上了防毒面具。此外,也有少数选手因为空气不佳而选择弃赛,并抗议组委会在这样的天气进行赛事。

  可以说,所有跑者对昨天的天气状况都早已知情。气象台前一天就比较准确地预报了比赛当天的空气质量,而北京市政府也发布了空气重度污染蓝色预警。

  但北京马拉松比赛组委会并没有因此选择改期,而是在当天晚上紧急发布提示,请参赛选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赛。其中包括建议老年选手及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选手谨慎选择参赛,建议参赛选手在比赛前适当吃一些清热润燥利咽的食物等等。

  对此,组委会的解释是“无力改期”,“因本次赛事规模庞大,有46%的参赛选手来自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组织管理工作涉及方面众多,赛事延期、改期的难度巨大”。

  选手:喜欢跑就不怕霾

  马拉松遭遇污染天要不要照常进行,是赛事组委会的考量范畴,相信任何一个主办方要做出抉择都不轻松。而国际上确实也没有一个明确规定,马拉松比赛遭遇重度污染天就该停赛。

  但要不要跑,决定权在每个参赛者自己手里。

  在健身观念越发深入人心的今天,雾霾天不宜跑步早已不是什么新概念。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吴毅说,“雾霾中有尘埃、细菌或其他微粒,这些都是有害物质。跑步时吸入的空气大约是不运动时的三倍,吸入过多的污染空气,会引发炎症并对脏器造成各种压力,后者直接导致呼吸系统和心脏病等发病率的提高。如果选手本身有呼吸系统疾病,则容易加重病情。”

  如今马拉松成了国内最火的城市运动,尤其是北马、上马这样的知名马拉松,参赛名额更是被秒杀。一年等一回,名额又珍贵,所以在一场期盼许久的马拉松盛宴与可能造成的健康问题两者间,大部分跑者还是选择了前者。昨天一位完赛市民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喜欢跑步的人根本不怕雾霾。”还在微博上秀出了自己已经略微发黑的口罩。

  专家:要跑就保护好自己

  “雾霾天最好别跑,但实在不想放弃,就要学会保护自己。”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康复学专家王雪强说。

  “马拉松比赛中,身体排出大量汗液,汗液主要成分是水,还有钾、钠、钙、磷等矿物质。身体丧失了大量水分、盐分,电解质后将失去平衡,肌体调节能力下降。如果不能补充,就会出现抽筋、头疼、热衰竭甚至损害心脏功能。”王雪强介绍,马拉松是一项对身体和自我保护要求很高的运动。在污染的环境中跑步,意味着身体里的这些成分将更快流失,更难补充。“因为污染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要低于正常水平,对身体损耗更大,就像一个人去空气相对稀薄的高原,体质差的,小小的感冒也成了致命的问题。”

  王雪强认为,用口罩等措施防护是一个办法,但及时补充能量则更为必要,“要挑选专业的运动饮料,之所以强调专业,是因为真正有作用的运动饮料,在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成分上有严格的配比,市面上有的运动饮料有名无实,或起不到作用。”

  王雪强表示,补水的时机和量也很有讲究。“跑前两小时补充500毫升左右,跑前一小时补充300毫升左右,而跑的过程中每20到30分钟就要定量补水,每次200毫升左右,而不是感觉到自己渴了才补水。”他同时补充,雾霾天跑步赛前的热身更要充分,如此一来身体将很快地适应到比赛中,而不是一下子进入高负荷状态,从而加速身体疲劳。

  据了解,今年上海马拉松赛提前一个月开赛,雾霾就是一大诱因。上海气象局相关预报显示,本市11月出现重度污染天气的可能性极低,但天气变化无常,专家建议值得每个跑者参考。

  本报记者 姚勤毅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