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琰发烧仍琢磨中国队技战术 自认难当家庭主妇

2014年12月16日 15:2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橘黄色羽绒服,灰色运动裤,在前几天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比赛中,每每有中国队员上场,主帅李琰都会如约站在赛场外的教练席上。“压住节奏。”“加速!”站在场边,李琰的风格一如既往,那一声声尖锐喊声响彻赛场——看似瘦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能量。第三次执掌中国队教鞭,不诉离别、不忘初心,李琰全新的四年从上海出发。

  不诉离别

  索契冬奥会前,李琰几乎下定决心要离开。

  “这应该是我在中国队最后一届冬奥会,我会尽自己的全力,把队员带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奥运会这么大的国际赛场上去竞争是多么快乐。”在索契的赛场,李琰一次又一次这样对记者说道——与其说是一种宣告,更像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和说服。

  执教8年,李琰早想要换一种生活方式,她希望将更多时间留给家人和孩子。在索契,当与记者说起女儿贝拉,李琰的眼里满溢着温柔与歉疚。

  结束一个奥运周期,李琰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能够满足孩子最简单也最热切的心愿,当一名全职太太在家陪伴女儿成长。而贝拉,更是早早做好准备,她甚至已经和学校的小伙伴们一一告别。之后,但凡感觉李琰流露出一点留任的意思,贝拉都会瞪大双眼,扬起头来,质问妈妈“what about me(我怎么办)?”

  赛季落幕,回到北京,甚至连时差都没完全倒过来,在家赋闲的李琰就呆不住了,“我觉得我还是做不了家庭主妇,待两天可以,再待久了怕是不行。我会觉得自己的内心太过于平静了,缺少一些挑战。”

  突然的放松让李琰病倒在床,烧得迷迷糊糊之时,李琰却还在琢磨中国队的技战术,“世锦赛怎么就被人过了呢?怎么失利的?”她的大脑一直没有停歇。后来和朋友聊天说起这段,她都嘲笑自己就好像着魔了一样。

  也许,就连李琰自己都没感觉到,她心中的天平早已悄然倾斜——对于中国短道速滑,那一句离别,说得似乎太早太早。

  不忘初心

  从2006年回国执教,李琰已经在祖国待了8年,两届奥运会,她率队取得了空前成功,总共拿下6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这是历史性的成绩。

  辉煌背后,这8年对李琰而言也是跌宕起伏、历经磨难的8年——曾被队员炮轰,曾经历队伍内讧,两次冬奥会前临阵折将,她苦笑:“我现在心中都满是小皱纹了。”

  五一长假,她回到牡丹江的家。“你以后怎么打算?”这是老母亲见到李琰的第一句话。“还没想好,但如果祖国需要我,我可能会继续。”沉默良久,李琰最终给出这样的答案,她很矛盾,“有千万种离开的理由,心中却又割舍不下。”

  对于中国队,李琰始终是牵挂地说:“我从来不会跟唱美国国歌,但每次看见五星红旗升起时,都不自觉地热泪盈眶。”

  索契冬奥会开幕前,李琰作为教练员代表受到接见并发言。她说,自己事后想了想,那时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还有继续做下去的可能。“当知道我代表教练员发言时,我特别感激,因为严格算来,我应该是属于体制外的教练。”李琰说,在那一刻她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和中国短道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终让李琰坚定留任决心的,却是在父亲墓前的一段对话。

  与天国的父亲细细诉说,李琰更像是在慢慢说服自己,“这是祖国几十年来发展形势最好的时候,各个行业都欣欣向荣,能在这样的机遇里施展抱负是幸运的,我们要懂得感恩……我会准备继续在中国执教,你为我加油,我会坚韧一点,挺过所有的困难,以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挑战和困难。”

  不谈未来

  李琰的微信朋友圈里,除了女儿贝拉娇俏的小身影,大多数都是关于中国冰雪运动,关于短道速滑的——很多小细节都可以看出,无论续约与否,李琰的心始终不曾远离。

  来到上海,申奥成为采访中一个不变的话题,几乎每个运动员都会被问及。李琰坦言,聊到申奥自己就有些小兴奋,“奥运会的意义是其他任何赛事不能比拟的,也是最高最炫的大舞台,申办奥运会是中国冰雪人的梦想。”先后经历7届冬奥会,在她看来,“申办冬奥会能在中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当中,快乐地强健身体。这也是个平台,能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冬季体育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重新开始一个奥运周期,来到熟悉的上海,李琰身边的孩子换了一批新面孔。一切从头开始,在中国短道速滑被推到高点后,继续留任的李琰,压力可想而知。“我不会罗列拿到过多少奖牌,下届要拿多少,一切从零开始,就像我们的比赛,每一轮都要从起点开始。”

  (厉苒苒)

【编辑:于晓】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