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足亚洲杯人员构成存隐忧 中场囤积11人显臃肿

2014年12月24日 14:39 来源:济南时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印朋

  昨天下午,国足主帅佩兰拟定的亚洲杯23人最终名单终于出炉公布,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这份名单,却让人大跌眼镜:冯潇霆、李学鹏等名将意外落选,从国奥抽调的3名小将则最终入选;中场人员有些超编,11人占据了名单的半壁江山;亚洲杯强敌环伺,只有2名前锋攻城拔寨。

  名将意外落选国奥小将上位

  五次集训、12场热身比赛,佩兰用10个月的时间,选出了他心目中最适合出征亚洲杯的23名球员。在这份终极名单里,广州恒大后卫冯潇霆和李学鹏的落选让人颇感意外;国奥小将刘彬彬、廖力生和李昂能够留下,也有些出乎意料。

  自从今年2月份佩兰上任以来,国足人员的搭建过程可谓大开大合,此次23人最终名单里,有多达15名球员属于第一次出征亚洲杯。本届国足队长郑智尽管没有参加2011年卡塔尔亚洲杯,但他参加过2004年和2007年亚洲杯,这是前亚洲足球先生的第三次亚洲杯之旅。

  此外,张琳芃、郜林、曾诚、蒿俊闵、杨旭、刘建业和于海,他们均参加了上届亚洲杯,即将迎来职业生涯中的第二次亚洲杯之旅。

  鲁能共有4名球员进入最终名单,除了王大雷、蒿俊闵和刘彬彬,还包括上赛季下半阶段租借至长春亚泰的杨旭,王彤没有得到飞赴澳大利亚的机票。

  人员构成存隐忧中场略显臃肿

  23人名额是亚洲杯各支参赛队伍的人数限制,但是具体到阵容三条线的分布,就是各支球队主教练意图的体现了。根据国足的这份23人名单,守门员3人、后卫7人、中场11人、前锋2人。这样的分布情况,在世界杯或者亚洲杯等大赛中属于正常。但是,细看国足三条线的人员构成,却含有一些隐忧。

  佩兰在抛弃冯潇霆和李学鹏之后,虽然带上了7名后卫,但其中只有3人属于中后卫出身,更多时间在俱乐部出任右后卫的张琳芃,不出意外应该会与任航搭档,成为国足亚洲杯主力中后卫。李昂凭借热身赛的出色发挥,应该是意外情况发生之后的第三中后卫选择。梅方的入选,可以体现出佩兰希望有一名球员可以充当中卫和后腰两个位置的万金油角色。主力后防线基本确定为姜志鹏、任航、张琳芃和张呈栋。

  在11名中场球员中,有4名球员属于后腰型,分别是郑智、吴曦、蔡慧康、刘建业;7名球员属于进攻型中场,分别是蒿俊闵、于汉超、孙可、于海、武磊、刘彬彬、廖力生。如果说4名后腰的选择算是保守的话,那么7名进攻型中场里,边路球员的人数实在有些过多。类似亚洲杯这样的洲际大赛,平均每场比赛基本只有1至2个换人名额会分配给中场,3场小组赛即使轮换,也不可能需要六七名边路球员备用。预计主力中场为郑智、吴曦、蒿俊闵、武磊、于汉超。

  2名锋线球员的入选,并不意外。佩兰多次表示,中超球队基本用外援作为锋线主力,抑制了本土锋线球员的成长。杨旭和郜林,已经是佩兰能够选出的最佳人选。

  舜天悄然成大户6人入选国足

  自从中超联赛进入恒大王朝以来,四冠王逐渐吸纳了绝大多数国脚级球员。在卡马乔和傅博时代,国足基本是恒大主力阵容的翻版。不过,随着佩兰的上任,情况出现了扭转。

  此次23人名单,从输送俱乐部情况统计:广州恒大有7人入选;江苏舜天有6人入选,而山东鲁能、上海上港,则分别贡献了4人和3人,广州富力、北京国安和贵州人和,各有1人入选。

  本赛季,江苏舜天虽然在联赛中始终不温不火,但是其硬朗的打法深得佩兰赏识。但是,即便舜天获得了2014足协杯亚军,6名球员入选最终23人名单还是有些不同寻常。

  据了解,舜天国脚人数的猛增,与舜天助理教练菲利普的推荐有很大关系。菲利普是佩兰的老乡,两人以前在法国就认识。佩兰上任后,多次在菲利普邀请下来舜天考察球员观看比赛。

  国足征战亚洲杯23人名单

  守门员(3人)王大雷(山东鲁能) 曾诚(广州恒大)

  颜骏凌(上海上港)

  后卫(7人)张琳芃(广州恒大) 任航(江苏舜天)张呈栋(北京国安) 姜至鹏(广州富力)

  梅方(广州恒大) 吉翔(江苏舜天)

  李昂(江苏舜天)

  中场(11人)

  郑智(广州恒大) 吴曦(江苏舜天)蔡慧康(上海上港) 刘建业(江苏舜天)于汉超(广州恒大) 蒿俊闵(山东鲁能)

  孙可(江苏舜天) 于海(贵州人和)武磊(上海上港) 刘彬彬(山东鲁能)

  廖力生(广州恒大)

  前锋(2人)

  杨旭(山东鲁能) 郜林(广州恒大)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