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跑步市场潜力大 跑步用品能形成大规模产业

2014年12月26日 08:4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还有不到一周时间,2015年元旦深圳大鹏新年马拉松将开跑,从而掀起新一年的马拉松热潮。其实,不仅仅是马拉松,彩色跑、欢乐跑、亲子跑、情侣跑、越野跑等形式各异的路跑如今大有“遍地开花”之势,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跑步运动中,掀起了全民运动中的跑步热潮。

  健康、快乐、时尚、社交、参与感,跑友们从跑步中各取所需。而在成千上万的跑友们健步如飞的身影背后,跑步实际上已形成了一块巨大的体育产业“蛋糕”。

  “过去,还只有北京马拉松等很少的几项马拉松比赛时,大家只是把跑步看成是大众健身项目,谁也没把它当产业来看。”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谭建湘说,“可现在,跑步绝对是一个产业。”

  跑友:从“省钱”到“烧钱”

  “没装备,都不好意思出去跑!”跑友李茜虽隔三差五才跑上一次,可对跑步装备却毫不含糊。“穿着秋裤跑,跟穿着跑步衫跑,感觉能一样吗?”李茜觉得,除了安全、舒适,一套炫酷的跑步装备还能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每年李茜在跑步方面的花费都有几千元。

  无需场地、器材,大街上都能跑,方便,不用掏什么钱,跑步成为很多人的健身首选项目。但跑步经济实惠的情形已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跑步大军,相较于中老年人群,很多年轻人讲究“专业范儿”,注重装备,从而让跑步也开始成为“烧钱”的运动。在一些“装备派”跑友看来,“要跑步,得装备先行”。

  罗壹雄是一位资深跑友,他罗列出一些常见的跑步装备:帽子、运动眼镜、跑步T恤、运动内衣、长短裤、压缩衣裤、绑腿、跑步袜和跑鞋,其中不少装备还有季节的区分。“一个资深且有异地比赛经历的跑友,一年花几千块是很正常的。”罗壹雄说。

  55岁的宋满丽在京城“跑马圈”小有名气。据她观察,现在不少跑步的年轻白领,在购买跑步装备时,“还很在乎一种炫酷的感觉。”他们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就通过一套符合自己的跑步装备彰显个性。

  对这些“新跑族”而言,跑步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儿——它不仅关乎健康,还关乎时尚,而跑步装备能体现着这种时尚。不少跑友觉得,“用装备换来了一种满足感,适当烧点钱,也就认了。”

  商家:盯紧跑步“大蛋糕”

  有业内人士介绍,商家主打跑步品牌是最近两三年才开始的。随着跑步人群的激增,几乎所有的本土和国际体育品牌都加大了对跑步市场的投入,跑步产品也成为他们的主推系列。据报道,目前跑鞋的份额已超过了运动鞋市场的30%,排在所有运动装备门类中的首位。

  商家对跑步市场的重视,在体育用品店里得到体现:跑鞋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不仅在材质、重量上越来越考究,而且款型设计方面也更强调炫酷夺目、个性十足,让一些跑友“欲罢不能”。同时,一些“跑步概念店”也出现在各大城市。

  除了借助社交网络来“圈人”,商家还把产品营销延伸到线下,通过开展跑步服务提升影响力。如今,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被跑友们奉为“跑步圣地”,这里也成了体育用品商家营销的舞台,他们纷纷在奥森设立跑步服务站,为跑友们提供免费教练、试穿新品等便利服务。

  一些跑步APP开发者将跑步市场视作一片商机巨大的“蓝海”。罗壹雄的团队正在开发主打社交的APP“约跑”。他以美国为例横向比较后认为:美国人口3.2亿,约60万人能跑完全程马拉松,而中国有13亿人,目前能跑完全马的仅6万人左右。罗壹雄据此深信,“在这方面,中国还有10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前不久上线的跑步APP郁金香运动开发者林贇也有同感,“我们确实是看到了用户需求没有被满足才决定开始做这个的。”

  专家:跑步市场潜力很大

  “跑友爱装备,这说明运动消费进入一个新阶段。”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谭建湘长期致力于体育产业研究,在他看来,过去穿胶鞋也能跑,如今却要穿专业跑鞋,“我们意识到跑步也需要一定的装备来支撑,需要有一定的消费。这是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谭建湘认为,从科学健身角度看,这些消费是有意义的,“穿一双普通胶鞋跑步,和穿一双能够缓震、透气、吸汗的跑步鞋跑步,您说哪个更舒适?”

  谭建湘还谈到,大众体育消费意识的提高无疑会刺激体育市场发展。如果中国的跑步人口发展到几百万人甚至更多时,跑步用品会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不光会带动量的增加,还会刺激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的发展。”

  当然,跑步产业远不是服装和鞋子这么简单,“做买卖就是聚人气。”谭建湘说,跑步是个体行为时,其商业机会还不明显。但当多数人的需求通过马拉松聚集到一点时,商业机会就爆发出来,“就会产生商业效应,如果持续培养,就会形成品牌效应。”北京马拉松就是如此,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参与人多、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加上媒体转播,它的商业开发潜力很大。“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电视转播长达几个小时,比足球赛还长,能充分展示一个城市的形象。”谭建湘说,品牌效应有了,赛事冠名、商业赞助及沿途广告、报名费就全来了,“所以马拉松是跑步产业的一个重头戏。”

  “跑马”成时尚,不少马拉松爱好者就“一站一站跟着跑”,跨城市“跑马”也带来了相应的消费,比如交通、食宿、旅游等。“现在一些体育品牌在各地开发自己的跑步产业,形成了一个跨地区的网络化活动。”谭建湘说。本报记者 孙杰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