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冰球小子“玩”出新路 学业打球可兼顾(图)

2015年01月06日 09:0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北京冰球小子“玩”出新路学业打球可兼顾(图)
清华附小冰球队在训练。

  看北京队比赛时,石峻铭从来坐不住,都是连喊带跳脚。这不仅因为她是北京市冰球协会副秘书长,更因为北京队的场上门将石凇源是她的宝贝儿子。石凇源刚上高中,是全国该年龄段数一数二的“门神”,但他并未投身专业队,只是一周一次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和他一样,北京队中的小球员全部是边上学边打球。在日前进行的全国冰球少年锦标赛暨中国少年冰球队选拔赛中,这支由孩子们自发组成的业余队连克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支老牌专业队,一举夺魁。

  “这些孩子学习都不错,打球只是爱好,不是饭碗。”市冰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戈的儿子刘天戈也在这支队中。刘戈介绍,因为有一群支持孩子打冰球的家长的坚持,北京青少年冰球运动发展至今,无意中突破了传统运动员培养模式,为中国体育开辟了一块“试验田”。

  一群家长搞起了市冰协

  多年前,刘戈在冰场结识了几位同样带孩子打冰球的家长,其中包括著名导演英达。为了孩子们有比赛打,几名家长商量着搞起了市青少年冰球联赛,到今年已是第7届。本届赛事从10月持续到次年4月,比赛达750场之多。

  要说这帮家长真能“折腾”。2012年5月,他们发起成立北京市冰球协会,刘戈、石峻铭当上了协会“领导”。协会属于非营利组织,完全由家长们组织、管理比赛,联系、聘请外教,协调、举办“国际冰联与北京冰球家长论坛”等活动……家长们都是兼职,工作却做得有声有色。

  如今,市冰协注册的球员近2000人,基本以青少年为主,其中最小的才5岁,注册的俱乐部球队近百支。而全市从事业余冰球训练的则有好几千人,这样的红火局面,让东北三省都很羡慕。

  学业打球可以兼顾

  “当年我就说,未来国家队中肯定会有这帮孩子的身影,但没想到这么快,而且这么多。”北京冰球小子们夺得全国冰球少年锦标赛冠军后,英达感慨道。他的儿子英如镝如今在美国留学,此番专门回国参赛,当选“最佳前锋”。

  像英如镝这样的“海归”,北京队中共有9名,他们从小一起打球,后来各自前往冰球运动普及度很高的美国、加拿大留学,边读书边在各自的校队训练。在国外,他们每年能打上百场比赛,实战经验和对项目的理解远非国内同龄人能比。学业和冰球,他们一个也不用丢,未来还可以继续考大学、打高校联赛,如果有实力、有意愿,还可以通过选秀成为职业冰球运动员。

  而石凇源、刘天戈等“留守”在京的小伙伴,也没有放弃学业。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参加比赛还得跟学校请假。无论“土著”还是“海归”,北京队的冰球小子们全都品学兼优,爱好广泛。就拿刘天戈来说,英、法语流利,钢琴十级,架子鼓也打得很好。

  “让孩子打球的初衷就是希望孩子锻炼、成长,自然不会让他因为冰球荒废学业。”刘戈说。

  一切都是为了为国争光

  没把打球当“饭碗”,家长们的坚持完全是源于热爱。孩子打冰球,从训练到装备器材再到营养费,一年没三五万元下不来,这还不算出国集训、打比赛的花销。

  这些冰球小子完全是家庭自己培养的,那么,当他们打出名堂,被国家队选中时,他们会如何选择?

  “花钱培养孩子是家长的义务,至于未来的路怎么走,要由孩子选择。”石峻铭说,“不过我相信这些孩子。打冰球的孩子都很有责任感,知道什么叫担当,什么是集体荣誉感。我想,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事实上,为国征战正是北京冰球少年们的心愿。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更令他们憧憬。“打球、出国留学,都是为了将来回来为国争光。”英如镝说,“身披国家队战袍,是我最大的目标。”

  希望政府也“搭把手”

  说到上述问题,刘戈倒是有另一设想,“如果国家队不是等孩子打出来再选人,而是早点‘插手’合力培养,这事儿不就简单了吗?”

  目前,市冰协也在努力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希望将这种家庭培养的新模式与传统培养模式有机结合。“举国体制有其无可取代的优势,也令许多欧美职业运动员羡慕。我们不该用一种模式去否定另一种模式,而是要变革,将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成果。”刘戈说。

  眼下,刘戈最希望借政府之力,打造一个完整的校园冰球体系。目前,北京已有一些中学组建了冰球队,但高校冰球还是一片空白。“今年市青少年联赛的U12(12岁以下)队伍有9支,U14就只有3支了。孩子年级越高课业越重,而打球不能为升学铺路,还耽误学习时间,所以有的孩子即使再喜欢也只能忍痛割爱。”刘戈希望相关部门借申奥东风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扶持在京高校发展冰球运动,“现在上海、广州、深圳都有不少我们这样的‘个体户’,高校冰球搞起来,可以全国招生,不仅孩子有出路,更有利于项目发展,到时候北京冰球也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王笑笑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