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视名嘴于嘉跑步上下班 今年欲征服世界6大赛事

2015年01月08日 13:48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昆龙) 一双跑鞋,让央视名嘴于嘉和国家二级运动员画上了等号。虽然现在长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被无数人追捧,但能像于嘉那样真正把跑步变成生活方式的人并不多。

  上周末,2015年厦门马拉松赛拉开了新一年全国马拉松赛事的序幕,这不是于嘉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但却对他意义非凡,赛后他在个人微博中写道:“从2015年1月3日开始,我成为了一个国家二级运动员,不靠基因,靠热爱和努力,我也行。”

  昨天,记者专访了这位35岁的跨界名人,从2012年的北京马拉松赛开始,他已经参加了国内外的14次全程马拉松赛,对于嘉来说,每一次奔跑都是他重新认识自己、找回真实自我的过程。

  “我是华语主持人里马拉松跑得最快的”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你在微博中说自己已经成为马拉松二级运动员,具体的标准是什么?

  于嘉:根据规定,在3小时10分钟内完成马拉松42.195公里比赛就可以获得这个资格,我在厦马的成绩是3小时6分到8分之间,虽然成绩还未最终确定,但肯定达到标准了。

  法晚:这样一个资格对你来说重要吗?

  于嘉:资深教练陶绍明指导说,我是华语主持人里马拉松跑得最快的,我深以为傲。

  法晚:三年前是什么促使你加入长跑的行列?

  于嘉:最初为了减肥。2004年的时候,我体重101.9公斤,就开始在健身房训练,力量加上有氧,但后来苦于时间越来越少,训练无法保障,反弹就比较快。跑步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法晚:什么时候开始比较正规地参与跑步的?

  于嘉:正式开始系统地跑应该是2012年,因为经常要去医院探望住院的妈妈,从单位走经常打不着车,拿手机地图一查,发现其实从单位到医院不到5公里,干脆跑吧。

  法晚:跑到什么程度你开始有参加马拉松赛的想法的?

  于嘉:这要感谢我的部门领导沙桐2011年组织了北马迷你跑。自己一尝试,就觉得跑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从那以后就开始慢慢地越跑越多,也略微注意训练的保障,看看相关的知识。

  “为了节省时间,我把车卖了,跑步上下班”

  法晚:平时要工作,你是如何保证运动时间的?

  于嘉:日常工作还是要放在首位,为了节省时间,我把车卖了,跑步上下班。因此基本训练维持在月跑量400公里左右,日常还会用俯卧撑、仰卧起坐和静蹲来锻炼力量保持状态。

  法晚:很多人说要想健身不半途而废,最好找个伴儿一起坚持,你有这样的同伴吗?

  于嘉:更多还是和嘉友跑团队的朋友们一起锻炼。嘉友跑团队是我和一群爱跑步的朋友一起组建的,大家都特别热爱跑步。我们自己有一个微信群,大家平常沟通很频繁。

  法晚:这两年跑步热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你怎么看待?

  于嘉:这肯定是好事,但也得注意方式和过程,不要盲从或者赶时髦,要实实在在地投入到其中去,让跑步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法晚:很多名人和商界人士都参与到马拉松的行列,这是不是也起到了带动作用?

  于嘉:是有影响,但更多的是大家对健康生活的渴求。“嘉友跑”成员很多都是百忙之中抽时间训练比赛的,我想说的是,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今年我的目标是跑完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

  法晚:你曾经提到过妈妈其实不太愿意你参加那种强度较大的专业训练,是担心危险吗?

  于嘉:是的,但是随着我训练状态的稳定,家人的担心会略微少一些。

  法晚:很多马拉松比赛都曾经出现过猝死等意外情况,你如何在训练和比赛中规避风险?

  于嘉:比赛出意外有很多原因,但自我预判特别重要。我时刻都会记得自己是在跑马拉松,而不是秀马拉松。身体不适首先要放慢自己的速度,进行一些自我调整,之后再根据情况做出选择。

  法晚:除了身体方面的改变,跑步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于嘉:跑步是个非常诚实的项目,你付出了什么努力,必有什么回报。

  法晚:去年你完成了中国四大马拉松赛的目标,未来有什么新目标?

  于嘉:今年我的目标是跑完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现在已经跑过柏林、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四个,还有东京和伦敦没有尝试。

  法晚:在成绩上会设定具体目标吗?

  于嘉: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没把成绩当做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我看来,一直不懈地努力就足够了,至于成绩,还是要看比赛时候的感觉,靠训练来保证。

  法晚:你会坚持跑到什么时候?

  于嘉:肯定跑到跑不动为止,真的跑不动了的话,那之前我应该已经培养好我的孩子开始跑步了,这真的是对生活和生命都好的事。

  文/记者 张昆龙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