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申冬奥带火滑雪产业 雪具店老板后悔进货少

2015年01月30日 08:5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您若是滑雪“发烧友”,想必对冬奥会“单板王”、美国名将肖恩·怀特耳熟能详,他用的滑雪板是著名品牌BURTON,在北京就能买到!

  连日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个冬季,本市各家滑雪场客流量进一步上涨,滑雪服、雪具装备等销售也持续“发热”,部分品牌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国家对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视,滑雪运动正在国内掀起新的高潮。

  雪具店一度卖断货

  位于东城区磁器口西南角的北京大都市,驻扎着40余家专业雪具商店。这里是全国最大、最专业的雪具超市之一,从单板到双板,从头盔到滑雪服,各种品牌、品类应有尽有。

  “这双雪鞋已经断货了,这款雪镜也只剩这一副了。”在TOP雪具店里,销售人员正跟顾客解释。店长韩宁坦言,自己也没想到销量这么好,“我都后悔进货少了。”

  30多岁的韩宁是上大学时喜欢滑雪的。为争取更多滑雪的机会,他毕业后选择干起了雪具销售。“干这行的,基本都是滑雪爱好者。”韩宁说。慢慢积累经验后,韩宁开始接手了一家雪具店,还开了网店,“这个领域市场空间很大。”

  这个冬季,TOP雪具店销售的雪镜已近百副,有些款已经没货,“每到雪季我们都很忙,有时同时接待好几拨客人。”韩宁介绍,顾客中超过6成是滑雪新手,“虽然滑雪场也能租装备,但大家都清楚,没有自己的装备,怎么好意思说自己爱滑雪?”

  “一块好点的雪板就要4000多元。”韩宁算了一笔账:从雪板、雪鞋到雪服、雪裤、头盔、雪镜、手套等,一套完整滑雪装备约1万元左右,知名品牌的则高达数万元。今年他的雪具店进货额约为300万元,“预计能售罄。”

  据记者了解,最近两个滑雪季,“大都市”内的大部分雪具专卖店月销售量均同比增长20%。

  滑雪场客流增两成

  实际上,近几年国内体育服装销售市场并不理想,一些运动品牌被库存压得叫苦不迭。尽管如此,以滑雪服为代表的户外品牌服装却逆势而上,销量依旧走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雪具店生意好坏与滑雪运动的普及程度和雪场数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在京郊,随着渔阳、军都山等几大滑雪场规模越来越大,周边的张家口也有高水平滑雪场,滑雪对北京市民来说不再“遥远”。

  记者在南山滑雪场发现,这里的客流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很多都是家庭组团的“亲子游”,儿童滑雪道入场处排起了长龙。雪场负责人称,儿童游客增长明显,“所以我们设计了很多与儿童相关的特色活动,如寒假培训班等。”该负责人说,在申办冬奥会的大背景下,雪场客流量同比增长两成左右,“今年确实得益于申冬奥的推动,我们雪场元旦那天来了7000多人,创了新高,为了安全,当天下午只好限流了。”石京龙滑雪场负责人也表示,去年雪场客流已超过8万人,预计今年将突破9万人,“申冬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伴随着滑雪运动的推广,滑雪爱好者对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雪具店的商品种类也日渐细化和品牌化。韩宁说,这一点从店内消费就能看出来,“11月滑雪旺季一到,我们每天能卖出好几套知名品牌的单板。”记者走访也发现,北京大都市近半数雪具店拥有1到2名从事过滑雪运动的专业销售人员,他们的导购服务也成为不少顾客慕名而来的原因之一。

  滑雪运动缘何让人痴迷

  一位体育产业专家表示,滑雪之所以让人痴迷,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戏雪是每个人心中无法磨灭的童年回忆,对于北方的孩子而言尤其如此,打雪仗、堆雪人等都是最快乐的时光;其次,滑雪是更偏向享受的户外运动,刺激、炫酷,它的玩法也可以不断进阶;第三,滑雪适合家庭总动员去参与。因此,在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中,滑雪名列前茅。

  北京的冰雪运动消费市场有多大?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发展处处长邓旭透露,2013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体营业收入达650多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加140多亿元,其中滑雪市场总营业额超过百亿元。“2014年的数字还没统计出来,但相信肯定会继续增长。”

  据统计,1996年我国只有9家滑雪场,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每年滑雪人数仅有1万人左右。进入21世纪,群众性滑雪运动快速发展,从东北三省到内蒙古、从京津冀到新疆,滑雪场数量增至500多家,滑雪人数从30万人次发展到1000多万人次。有专家预测,我国群众性滑雪运动还有较大增长空间,未来几年仅北京和河北市场就将拥有1700万滑雪爱好者,预计将为雪场带来280亿元的营业收入。本报记者 黄志阳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