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超俱乐部青训成本不断上升 小球员身价看涨

2015年03月09日 15:1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奢华中超终于热闹开踢,不算今晚这场恒大主场迎战中甲第二名石家庄永昌的比赛,前面7场全部分出胜负。至于谁胜谁负?其结果是:有钱的基本全赢球,没钱的基本被动挨打。如今的中超,贫富悬殊,夺冠和保级也是如此的没有中间点。

  5亿 没有白烧

  今年的中超,绝对的奢华。冬季转会期间,16家中超俱乐部在引援方面投入高达1.08亿欧元,仅次于英超1.59亿欧元,排名世界第二。但是,这钱可不是均摊到所有中超俱乐部身上的。有人能造,有人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就是所谓的贫富差距。

  今年的中超谁最能造?当然还看广州恒大。不过,恒大也不是唯一玩命花钱的,紧跟着四冠王的俱乐部如今是越来越多。比如上海上港,从富力手中抢下世界名帅埃里克森,签下了前天体之王孔卡,花钱真是不眨眼。接下来,上海绿地,北京国安、江苏舜天、广州富力和山东鲁能,个个也不甘示弱。请名帅,签球星、引内援,每支球队都是摆出了钱多速来的姿态。

  为什么敢花钱?当然还是因为有很好的成功案例。在恒大连续烧钱最终不仅拿到中超四连冠,而且还拿到了亚冠冠军之后,越来越多有能力的俱乐部也意识到不投入无产出的残酷事实,于是被逼着一路小跑追上了烧钱大军。那么,得花多少钱才行呢?2013赛季,要想在中超混得好,起步价是2亿,而在2个赛季之后,这个数字已经攀升到了5亿元。根据计算,投资预算达5亿元的俱乐部多达7家。

  花出去5亿元,当然也得有响声。果然,在首轮中超中,除了今晚尚未登场的恒大之外,国安、鲁能、申花、上港和富力都赢球了。唯一投入大没有赢球的是江苏舜天,不过人家输球也是有前提的。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比自己花钱更多的上海上港。

  财大 就是气粗

  有钱的赢球,没钱的输球,不止这么简单。本轮已经打完的7场比赛,出现了多场大比分的胜负,而这也正是贫富中超最真实的写照。

  上海申花6比2战胜了上海申鑫,赢得了他们本赛季的第一个上海德比冠军。风水确实是轮流转,想当初2013赛季,上海申鑫还是上海三支球队中成绩最好的,而申花在这两年就一直半死不活。可是,随着绿地集团的加入,上海申花队也终于再次变得财大气粗起来。法国教练团队签约,卡希尔的加盟,再加上几名强力内援王赟、李建滨等人引入,都让申花的整体实力变得强大起来。反观上海申鑫,除了本赛季继续维持着自己1亿元左右的投入金额外,还先后卖出了队中的几名主力,实力自然已经不济。因此,联赛首轮,遇上上海德比,结果就是溃不成军。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北京国安和重庆力帆,以及山东鲁能和长春亚泰的比赛中。国安3比0赢了赛季开始前差点因为资金问题而退出中超的重庆,而山东鲁能则2比0击败了投入只有鲁能一半的长春亚泰。

  按理说,本赛季长春亚泰的投入不算太少,比去年的2亿还追加了5000万。另外,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换血,一度挂牌了22名球员。但是,如此力度,依然换不来联赛的首场胜利。面对教练、内援和外援全面升级的5亿元大户山东鲁能,长春亚泰只得认输。

  6比2、3比0和2比0,都是没有悬念的结果,有钱就是气粗。

  贫富 左右中超

  投入大带来了大收益,中超首轮比赛一如我们的意料,没有冷门出现。但是,对于中国足球来说,顶级联赛中出现如此泾渭分明的贫富差距,就真的好吗?

  从好的方面说,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大俱乐部的高额投入对于中国足球的积极意义。这几年,如果不是广州恒大异军突起,带动了整个中超联赛的烧钱速度,中超联赛可能还处在一种小富即安的状态中;其次,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增加投入,也肯定对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也有让人担忧的地方。

  首先,俱乐部的贫富差距大能否促进职业联赛良性发展?过去3年,中超豪门在南美市场的不理智砸钱已经让南美外援身价水涨船高。一般身价五六十万美元的巴甲外援,至少被炒到100万美元以上。对于投资有限的俱乐部来说,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困局。力帆一度想要退出中超的原因很简单,尹明善的确想在中超有番作为,因此投入了7000万元冲超。但要想保级的话,没一个亿免谈。

  其次,对于所有中超俱乐部来说,随着运营成本的增加,青训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最典型的例子是,本赛季读高二的段刘愚以100万的转会费被鲁能抢下,要知道,去年中甲一名介于主力和替补之间的球员,转会费还不到50万元。今后小球员的身价只会越来越高。究竟是应该把精力放在青训还是保级上,这是每个小俱乐部都要面对的问题。

  引援和培养年轻队员从来都是利弊共存,中超引援步入“亿元时代”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强援的到来使得中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球队也从中受益,但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中下游球队生存将愈发艰难,而最终损害的或将还是中超联赛本身。

  本报记者 李立 J148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