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玲蔚:理念转变会带来无穷价值 竞赛体系需调整

2015年04月03日 10:57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

  李玲蔚是世界羽毛球史上第一个集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全英锦标赛和世界系列大奖赛总决赛金牌于一身的女子单打选手,有“羽坛皇后”的美称。3月中旬,她正式出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作为国际网联青少年大师赛落户成都的推动者之一,李玲蔚昨日在四川国际网球中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这也是她出任网管中心主任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对于中国网球的发展,李玲蔚直言,理念的转变会带来无穷的价值,“要从奥运会拿金牌上升到网球文化层面,对我们来说是巨大考验,也是中国网协需要做的。”

  竞赛体系 还需进行结构调整

  国际网联青少年大师赛能落户成都,与李玲蔚的穿针引线分不开,她说:“青少年大师赛是这个年龄段最有影响力的赛事。这个赛事在成都举办,说明国际网联对我们充分信任。”

  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高端网球赛事越来越多,但青少年赛事相对等级较低,这次青少年大师赛落户成都是否说明中国网球将进行一次转型呢?李玲蔚说:“中国网协之前其实也在做一些青少年的赛事,但有这么大影响力的还是第一个。中国网球经过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突破,涌现出李娜等一批优秀运动员,不单竞技水平有提高,伴随十年的发展也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竞赛体系,但并不是最完善的。我们需要在竞赛体系的结构上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中国网球的发展。青少年大师赛来到成都,对目前中国网球竞赛体系的优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网球这十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李玲蔚说:“我们的青少年网球确实还比较薄弱,网球人口和基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中国网协正专注做网球进校园的项目,正在筹备成立中国少儿网球发展联盟,专门针对10岁左右的青少年,让网球运动真正走进校园生活。”

  对“个体户” 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次国际网联青少年大师赛上最受球迷关注的自然是中国球员徐诗霖。对于中国网协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类似徐诗霖这样的“个体户”这个问题,李玲蔚并没有回避。“应该说这涉及体育运行模式的改革。在未来中国网球的发展中,我们要把所有热爱网球的人聚集在中国网球这个大盘子里,只要有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有利于运动员成长,我们就提供最大的保障。徐诗霖的成长之路确实有别于省队、专业队的运动员,她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目前徐诗霖也进入了国家队,所有国家队队员,不管成长的道路是什么样的,享受的资源都是一样的。”李玲蔚接着说,“徐诗霖这样的队员,前期家庭的投入很大,我们会给她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不仅仅是经费上的支持,在训练、运动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可以提供更多帮助。我们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帮助她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整合好资源。”

  网球发展 必须调动各方资源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作了具体部署。网球是全球范围内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项目,中国网球在这个方面有什么举措呢?李玲蔚说:“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不仅是奥运会金牌数量的增加,也包括其他方面,体育产业就是其中之一。网球项目具备进一步挖掘市场的条件,我们也希望从网球在中国发展的角度去引领大众参与这项运动。从奥运会拿金牌上升到网球文化层面,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考验,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玲蔚说,下一阶段伴随着体育改革和协会实体化,中国网协也会进行一些探索,“网球项目虽然不是最职业的项目,但比其他很多项目,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都要高。我们在考虑建立一些全民健身、业余赛事的平台,不管以怎样的形式,都希望能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国网协不可能包打天下,我们没有市场开发、法律、融资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平台,把他们聚到一起,大家一起来做,实现共赢。最终受益的,肯定是中国网球。”

  中国网球的发展不能仅仅只靠中国网协,李玲蔚说:“靠我李玲蔚一个人就推动中国网球发展是不可能的。不像之前我打球的时候,自己打一拍就得一分,网球事业的发展不是这个概念。所以我们在观念上需要改变,得一步步去做,调动各方资源,我们只是起到一个引领和沟通的作用。”李玲蔚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们媒体,通过你们的正面引导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网球这项运动,同样是对中国网球的支持。”本报记者 陈浩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