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刘翔因两次伤退引争议 现实比剧本更难预料

2015年04月07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刘翔因两次伤退引争议现实比剧本更难预料
资料图:刘翔。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中新网4月7日电(岳川) 中国“飞人”刘翔今天正式宣布退役,一段田径传奇佳华正式落下了帷幕。纵观中国飞人的职业生涯,和等身成就相伴的,伤病的问题也困扰了他许多年。刘翔的运动员生涯无疑是成功的,他担得起“中国田径第一人”美誉;但同时刘翔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两次奥运会的退赛,都把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4年8月28日,刘翔让自己的名字被世界体坛永远铭记。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金牌,这一成绩也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在1993年创造的世界纪录。刘翔成为中国在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创造了属于亚洲、属于黄种人的神话。

  而在新的奥运周期内,刘翔表现得势不可挡。他先是在2006年7月的田径超级大奖赛洛桑站中跑出了12秒88的惊人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随后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田径世锦赛中上演“九道奇迹”,成为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一时间风光无二。

  有如此表现在前,人们自然对他在家门口比奥运的成绩抱有巨大期待。可惜事与愿违,现实比编剧笔下的剧本更加难以预料,老天在一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与刘翔开了一个令人痛苦的玩笑。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许是刘翔最不愿意回味的一次经历。8月7日那一天的国家体育场座无虚席,毫不夸张地说,其中绝大多数观众都是为了刘翔而来,他们不惜门票高价,只为一睹“翔飞人”风采。下午的预赛中,刘翔在第六组第二道出发,这也是他在本届奥运会中的首次亮相。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翔右脚跟腱伤复发难以坚持,无奈选择临场退出了比赛,无缘卫冕。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无数期待他夺冠的中国观众错愕不已,刘翔以最出乎人们意料的方式离开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一切悬念都在此刻嘎然而止,而他缓步走下跑道的画面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

  在随后紧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刘翔的教练孙海平为其因伤退赛而道歉,说话间更是掩面痛哭。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也表示,“我们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遗憾,也应该包括刘翔本人。全国人民都对他报有很大期望,这四年中刘翔也是在这样巨大的期望和压力下走过来的。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他绝对不会退出来的。”

  经历了如此大的打击,即便是刘翔这样的阳光男孩也流下了眼泪。随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养伤之路,直到2009年9月才复出。这次退赛所产生的影响用地震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更有一些过激的声音与言论流出,世人也真正见识到了竞技体育的残酷。

  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阵痛后,刘翔收拾行囊重新上路。复出后刘翔的表现不可谓不出色,在重返巅峰的道路上,他背负着巨大的期望与重担,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从成绩上看,刘翔成功了,他再次跑出了12秒87的平个人最佳成绩,伦敦奥运会前世界排名重返第一。

  就在一切看上去已回归正轨,刘翔可以再为奥运冠军奋力一搏的时候,伤病再一次突袭了他。2012年7月13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英国伦敦站110米栏比赛中,刘翔因伤退出决赛。在最关键的备战期内出现这样的问题,刘翔的伦敦奥运前景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北京时间2012年8月7日下午,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也许是受到伤病的影响,刘翔在攻第一个栏时直接打栏摔倒在地,奥运梦想瞬间付之一炬。起身后的刘翔用单腿蹦的方式完成了比赛。在最后一个栏架面前,刘翔弯下腰亲吻了栏架,他的奥运之路也定格在了这个画面。

  如果说北京奥运时对刘翔伤退的质疑还只是个例的话,那么这一次则颇有群起之势。不少极端的声音都认为刘翔是“假摔”,攻击他跳完比赛是在秀“演技”,网络上关于他真摔还是假摔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就这样,昔日的民族英雄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再一次成为了坊间舆论风暴的中心。

  此后在回忆整件事时,刘翔否认了“假摔”一说,用“脑子一片模糊”来形容当时摔倒的情景。刘翔还表示作为运动员应给自己个交待,“那时候就没在乎,知道自己脚可能会有问题,但已不考虑那么多。”

  今日的刘翔已经转身离去,往昔的争议也会随时间慢慢淡化。不论如何,刘翔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开拓者,拥有足够伟大的职业生涯;是他的出现,为中国甚至亚洲田径在短距离项目上争得了一席之地,这些都毋庸置疑。(完)

【编辑:于晓】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